把心安顿好周凡生活内在生活诗意地栖居平常心争什么最合宜的位置谋财害命别解困惑和觉悟人生的境遇承受不幸小爱和大爱爱情的质量两性之间迎来小生命父母怎样爱孩子孩子的天性幼儿和哲学儿童教育坦然面对人性人性现象道德的根本信仰的核心精神禀赋艺术和创造哲学的用处如何走近哲学东西方文化中国人缺少什么学术的独立阅读是精神生活非职业的写作教育即生长教师的人格问责今日教育世间众生相关于我自己感觉和异想小时评序继《人与永恒》、《风中的纸屑》、《内在的从容》(曾名《碎句与短章》)之后,本书是我的第四本随感集,所收文字主要写于2006至2010年间,也有少量是旧文字的修改版。从本书中可以看出,近几年我思考的中心是价值观问题。我深感价值观对于个人和国家之重要,不同的价值观造就了个人不同的人生境界,也导致了国家不同的发展方略。我觉得我自己的价值观已经比较清晰而坚定了,概括地说便是: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和心灵,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顿好,人生即是圆满。因此,本书就用《把心安顿好》做书名。书中对此阐述甚多,我不再赘言,读者诸君自己去看吧。周2011年3月价值观1价值观的力量不可小看。说到底,人在世上活的就是一个价值观。对于个人来说,价值观决定了人生的境界。对于国家来说,价值观决定了文明的程度。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利益的冲突只导致暂时的争斗,价值观的相悖才造成长久的鸿沟。所以,在价值观的问题上,一个人必须认真思考,自己做主。真正可惊异的是,我们时代的价值观竟然变得如此单一,大家说着做着的都是一个字:钱!钱!钱!2哲学就是价值观。柏拉图哲学的核心范畴是“善”(“好”),他笔下的苏格拉底总是在讨论一个问题:什么是好的生活?按照我的理解,“好”有两个层次:一是快乐,即幸福;二是正当,即道德。二者构成了价值观的两大主题。在中国哲学中,道家侧重讨论前者,儒家侧重讨论后者。我的价值思考的出发点是:生命和精神是人身上最宝贵的东西,幸福和道德都要据此衡量。我得出的结论是:幸福在于生命的单纯和精神的丰富,道德在于生命的善良和精神的高贵。3一个人拥有自己明确的、坚定的价值观,这是一个基本要求。当然,这需要阅历和思考,并且始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然而,你终究会发现,价值观完全不是抽象的东西,当你从自己所追求和珍惜的价值中获得巨大的幸福感之时,你就知道你是对的,因而不会觉得坚持是难事。4老天给了每个人一条命,一颗心,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顿好,人生即是圆满。把命照看好,就是要保护生命的单纯,珍惜平凡生活。把心安顿好,就是要积累灵魂的财富,注重内在生活。平凡生活体现了生命的自然品质,内在生活体现了生命的精神品质,把这两种生活过好,生命的整体品质就是好的。换句话说,人的使命就是尽好老天赋予的两个主要职责,好好做自然之子,好好做万物之灵。5我一向认为,人最宝贵的东西,一是生命,二是心灵,而若能享受本真的生命,拥有丰富的心灵,便是幸福。这当然必须免去物质之忧,但并非物质越多越好,相反,毋宁说这二者的实现是以物质生活的简单为条件的。一个人把许多精力给了物质,就没有什么闲心来照看自己的生命和心灵了。诗意的生活一定是物质上简单的生活,这在古今中外所有伟大的诗人、哲人、圣人身上都可以得到印证。6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生命的快乐,例如健康、亲情、与自然的交融,这是生命本身的需要得到满足的快乐。另一是精神的快乐,包括智性、情感和信仰的快乐,这是人的高级属性得到满足的快乐。物欲是社会刺激出来的,不是生命本身带来的,其满足诚然也是一种快乐,但是,与生命的快乐比,它太浅,与精神的快乐比,它太低。7人类应该朝什么方向发展?用什么来衡量人类文明的水平?物质财富的制造和享用当然是一个方面,但是,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真正的自由王国存在于物质生产领域的彼岸,那实际上就是精神的创造和享受。然而,长期以来,财富成了我们这个时代最光芒万丈的词汇,成了从政府到个人所追求的第一目标。在相当程度上,可以把近年来的这场经济危机视为泛滥于当代世界的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的一个恶果。它在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的大本营美国首先爆发,对于人类岂不是一个警示?8只有你自己做了父母,品尝到了养育小生命的天伦之乐,你才会知道不做一回父母是多么大的损失。只有你走进了书籍的宝库,品尝到了与书中优秀灵魂交谈的快乐,你才会知道不读好书是多么大的损失。世上一切真正的好东西都是如此,你必须亲自去品尝,才会知道它们在人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看见那些永远在名利场上操心操劳的人,我常常心生怜悯,我对自己说:他们因为不知道世上还有好得多的东西,所以才会把金钱、权力、名声这些次要的东西看得至高无上。9人生最值得追求的东西,一是优秀,二是幸福,而这二者都离不开智慧。所谓智慧,就是想明白人生的根本道理。唯有这样,才会懂得如何做人,从而成为人性意义上的真正
《把心安顿好》周国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