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小学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石灰吟》作者及工作单位梅县丽群小学陈银珍教材分析《石灰吟》作者是明代诗人于谦。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赞颂了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学情分析1、本班有54位学生,男女各一半,比例协调。优秀生15人,中层生35人,下层生4人。大部分学生拼音基础较好,识字能力较强,积累了一定的词汇,但理解能力普遍薄弱。大多数学生能独立完成作业,每一个单元考试红分率85﹪以上,及格率96﹪以上。2、《石灰吟》这一课的内容距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都没有见过石灰,也不知道石灰是怎样的,是怎样的来历,学习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学时要让学生通过充分的读课文,与文本对话。多读,把握古诗的内容,体味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会生字“锤”、“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情感目标:能凭借语言文字,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 2、理解咏物颂人的写作目的。教学难点: 了解学习作者要赞颂的精神。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课题小学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石灰吟》作者及工作单位梅县丽群小学陈银珍教材分析《石灰吟》作者是明代诗人于谦。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赞颂了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学情分析1、本班有54位学生,男女各一半,比例协调。优秀生15人,中层生35人,下层生4人。大部分学生拼音基础较好,识字能力较强,积累了一定的词汇,但理解能力普遍薄弱。大多数学生能独立完成作业,每一个单元考试红分率85﹪以上,及格率96﹪以上。2、《石灰吟》这一课的内容距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都没有见过石灰,也不知道石灰是怎样的,是怎样的来历,学习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学时要让学生通过充分的读课文,与文本对话。多读,把握古诗的内容,体味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会生字“锤”、“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情感目标:能凭借语言文字,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 2、理解咏物颂人的写作目的。教学难点: 了解学习作者要赞颂的精神。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一、“吟”诗。1、吟诵学过的咏物诗。2、了解于谦。 3、了解石灰。(石灰干燥剂实物展示,观察周围的墙壁)4、反复读诗,把它读正确,读顺畅。要吟出诗特有的节奏来。 1、学生吟诵《惠崇春江晚景》《梅花》《青松》。2、学生汇报预习情况。3、学生了解石灰。4、指名读,正音。指导停顿的意韵不断,读出味道。师生配合吟读。 1、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二、读诗。1、根据文中的注释,说说这首诗的大概意思吗。2、石灰把什么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3、引导学生从词语中看到画面、听到声音,入情入境朗读。1、自由说,小组讨论,指名说。2、学生读读、圈圈、画画、回答: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3、自
《石灰吟》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