薀浅谈批评的艺术性莅作为老师,我们有时会被孩子的某些行为惊得目瞪口呆,但对于孩子的错误不必一概否定,应做一分为二的分析,利用其有利一面,使之成为改变不良行为的引擎。同时做好长期引导的思想准备,多与孩子进行思想交流。润物细无声的特意提醒较于骤风暴雨般的批评,效果往往要好的多。这样做,不是一种怂恿,而是一种期待,批评不是真诚,但可以用真诚来弥补。这就需要批评的艺术性。薂一、明确批评的出发点,增强批评的正能量薀作为一种教育方式,批评不应是义愤填膺的斥骂,也不应该是简单粗暴的指责,而应致力于帮助孩子明辨是非,促进学生自我反思,进而使学生认识错误,改进不足,这就需要批评的艺术性。聿记得有一次,我批改数学练习册时,发现一位学生的一道几何证明题的答案和参考答案一模一样,于是我叫他到办公室,要求给我一个解释,面对我的追问,他神色有些不安,但一直否定自己是抄袭作业,见他不“主动投降”,我顿时觉得老师的高高在上的形象被踩踏,便训斥着拿出自己的练习册,让他做同一道题。我近乎得意的想:这回该“投降”了吧!他接过练习册,显得很着急,用了很长时间,怎么也做不出来,眼泪夺目而出,低着头承认了,但又强调说:“不是我故意要看答案的,是自己实在不会......”看着他满脸的泪水,我心里有准说不出的感觉……此事过后,我静心反思,心里满是深深的自责,总在心里问自己:是不是换一种说法,换一种方式,换一个心态,会不会效果会不一样呢?也就是说我只关注了批评的手段,却忽视了批评的出发点,没有注意批评的艺术性。既未达到应有的教育效果,更使我们师生之间的信任与情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肅良好的教育更多的是尊重与信任,而不是防范与责罚,如果当初我更注重批评的艺术性,从人性向善的角度心平气和地先肯定他的优点:一是有进取心,想取个好成绩;二是一五一十地作答,字迹工整,书写整齐。同时不失时机地启发他:“你能用所学的知识结合题目中的条件,把自己的解答思路写出来吗?老师相信你能行!加油吧!”这样他或许就心悦诚服地认识到错误并加以改正了,而不是泪流满面。薄二、选好批评的着力点,讲究批评的艺术性羂真正的教育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存在于人与人心灵距离最短的时刻,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之中,批评的艺术性正是基于对学生的尊重与理解。“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们在批评学生时,可真诚巧妙地运用批评的艺术性,充分挖掘学生错行为中的闪光点,哪怕非常微小,也不可忽视。葿陶行知先生做校长时,曾经遇到两个学生打架,当时一个正用砖块砸向对方,陶行知先生及时制止他们,并让拿砖头的学生到他办公室去。学生战战兢兢地来到校长办公室,没想到陶先生让学生坐下,然后微笑着拿出一块糖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我让你来,你反而比我先到。”学生听后一脸困惑,接着又拿出第二块糖说:“这也是奖励你的,因为我让你停下来,你马上就停下来,表示对我的尊重,我应该支持你。”学生听后更加不解其意。先生又拿出第三块糖说:“与你打架的学生是一个经常欺负女同学的学生,我对你的侠义精神表示敬意。”这是哪位学生已经泣不成声了......”先生拿出第四块糖说:你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咱们的谈话应该到此结束了......”陶行知先生和学生的谈话,充分体现了批评的艺术性,并起到了事半功倍的
批评的艺术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