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与心态
目录
素质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怎样塑造黄金心态以及心态对人的影响
“素质”一词由来已久。在古代中国,“素”与“质”是先分开阐述、后组合阐述的。
《逸周书·克殷》说:“及期,百夫荷素质之旗于前。”这里的“素质”与“素”含义相承,由“素”的含义发展而来。可见,古代“素质”一词的原意是指“白色的质地”。
素:《说文解字》日:“素,白色丝织也。”可见,古代的“素”原本是“白色的生绢”,如“素丝”,又指“白色或单纯的颜色”,如“素服”;
质:古代的“质”原本是“质地”,如“金质”
素质
素质的概念
渊源:
素:生帛无色原构成事物的基本成份或带根本性的物质;
质:独立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存在、禀性;
素质:人或事物本来的特点或性质。
概念:
指个体完成一定活动(工作)与任务所具备的基本条件和基本特点,是行为的基础与根本因素。
素质的含义
素质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素质概念是生理学和心理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即“遗传素质”。《辞海》写道:“素质是指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在心理学上,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但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这是关于狭义素质的典型解释。
广义的素质
广义的素质指的是教育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通常又称为素养。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素质教育中的素质,指的是广义素质。
素质特征
1、素质的遗传性与习得性
2、素质的相对稳定性与可塑性
3、素质的潜在性与整体效应性
4、素质的个体性与群体性
5、素质的时代性与前瞻性
学校教育程度
自我学习程度
社会化程度
政治品质
思想品质
道德品质
知识
智力
技能
才能
品德素质
文化素质
智能素质
其他素质
心理健康素质
创新意识
其他个性素质
生理素质
心理素质
价值观
人生观
世界观
先天遗传
后天获得
素质的构成要素:冰山模型
表象的
潜在的
知识、技能
价值观、态度、社会角色
自我形象
个性
社会动机
素质
例,自信
例,灵活性
例,成就导向
例,平等,正直
潜能
素质冰山模型
知识:指个人在某一特定领域拥有的事实型与经验型信息。
技能:指结构化地运用知识完成某项具体工作的能力,即对某一特定领域所需技术与知识的掌握情况
价值观、态度、社会角色:社会角色是个人对其所属的组织接受并认为是恰当的一套行为准则的认识。
自我形象: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即内在自己认同的本我。
个性:指个体对环境与各种信息所表现出来的持续而稳定的行为特征。个性和动机可以预测个人在长期无人监督下的工作状态。
动机:指在一个特定领域的自然而持续的想法和偏好(如成就、亲和、影响力),它们将驱动,引导和决定一个人的外在行动。
表象
潜层
素质与心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