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冠心病与食疗.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冠心病与食疗
摘要:
在我的提高,由于膳食结构的不合理、吸烟,喝酒熬夜和生活压力的增加等易患因素的影响,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饮食时喜食高胆固醇食物的人,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因此,必须从小就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调整合理的膳食结构,以预防冠心病的发生。
关键词:冠心病,营养,饮食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 进而狭窄或阻塞, 造成心肌供血不足所致。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中医认为冠心病因七情所伤,饮食不节,年高体弱,胸中阳气不足,气滞血瘀所致,属胸痹范畴,所以多以通补治其本。其实饮食调配更为重要:宜控制热能的摄入,限制脂肪和胆固醇,保障优质蛋白的供给,以及提供充足的维生素和无机盐等。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冠心病发病率为7%,现有7000多万人,其中40岁以上年龄者,发病率为44%,且有逐年增多趋势。发病率和死亡率居各种疾病之首,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三大疑难疾病之一。因此,如何加强冠心病的防治,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一、饮食组成与冠心病

:饮食脂肪的质与量对血脂水平有影响,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饮食脂肪摄入总量与动脉粥样硬化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明显正相关。饮食脂肪总量是影响血中胆固醇浓度的主要因素,摄入脂肪占总热能40%以上的地区,居民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明显升高。日本人均摄入脂肪量为总热能10%,动脉粥样硬化症者较为少见。WHO证实55岁男性每人每天摄入脂肪量,或占饮食总热能的比例与冠心病死亡率之间呈明显正相关,故减少饮食脂肪摄入是防止冠心病的有效措施。《推荐的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规定,饮食脂肪的供给量为年龄45岁以上应占总热能20%~25%。
:饮食脂肪的质比量对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影响更加重要。饮食脂肪由甘油三酯等组成。人体每天必须从食物中获得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称为必需脂肪酸。亚油酸是合成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物质的原料,可降低血清胆固醇浓度和抑制血凝,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与冠心病发生关系非常密切。鱼类含有较多多不饱和脂肪酸,吃鱼较多的日本人和吃橄榄油较多的地中海沿岸居民冠心病发病率并不高。丹麦人摄入脂肪140g/d,而英美人为120g/d,冠心病发病率与死亡率均较低于后者,因丹麦人饮食中动物脂肪较少,而英美人饮食中每天动物脂肪可达lOOg,提示脂肪质比量对冠心病发病影响更大。脂肪酸所起的作用取决于其饱和程度,饱和脂肪酸对血胆固醇的影响取决于碳链的长度;软脂酸和豆蔻酸可使血胆固醇明显升高,短于12碳的中链脂肪酸对血胆固醇影响较小,但硬脂酸和中链脂肪酸能使血甘油三酯升高。饮食中各种脂肪酸对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影响是肯定的,亚油酸的最小有效剂量是占总热能3%。含亚油酸丰富的食物(表18—1)以植物油为主。
, 血清胆固醇含量和冠心病的发病率增高。美国科学家Brown 和Gold-stein 发现, 在人体大部分细胞表面, 特别是肝脏和血管细胞表面, 附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受体, 其作用是吸收血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使其浓度保持正常。当受体欠缺或丧失功能时, 血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就会升高, 当它过高时, 即容易沉积在冠状动脉血管壁上,

冠心病与食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zh187166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