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国文化概论》—第四章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课程设计.ppt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国文化概论》—第四章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课程设计.ppt第四章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一、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内容1、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①孔子刚健有为的思想。刚健有为,自强不息是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核心,这种精神源于孔子。孔子特别强调知识分子要有担当道义、不屈不饶的奋斗精神。他自己经常“发愤忘食,乐以忘优”,表现出一种刚毅精神。②《易传》对刚健有为、自强不息思想的概括表述。③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精神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第五章中国文化的价值系统一、关于人的类价值思想1、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层次2、人类具有高于万物的价值3、儒家的人之所以为人之道儒家认为,人之所以高于万物,是因为人具有天地万物之秀气;人是有理性的动物;人能群,具有社会属性;人是道德的主体。二、个体人格价值观1、传统文化尊重个体人格价值的思想①孔子的个体人格价值思想:“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②孟子的个体人格价值思想:“人人又贵于己者”。③儒家的人格平等思想第一、人类具有共同的价值之源。第二、形成个人人格价值的方法相同第三、判断人的价值标准相同。④道家的人格价值思想:全身保生的主张。2、群己关系 ①修己以安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②对个体生命与个性自由的关注 ③群体原则的强化三、义利与理欲:价值观的深层展开1、价值观标准的多样性与统一性①叔孙豹的“三不朽”标准②墨家、法家的功利价值标准③儒家“义以为上”的价值标准2、传统文化中的“义利之辨”义利之辨、公私之辨、理欲之辨

《中国文化概论》—第四章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课程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坚持
  • 文件大小215 KB
  • 时间2019-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