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新时代下的“孝顺一词”.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新时代下的“孝顺一词”有这么一对夫妻:他们是再婚家庭,但是却毫无家庭的违和感,夫妻、子女、养父母和睦相处,其乐融融。他们虽然很早的就失去了双方的“父母”,但是,在得知了昔日的老师膝下子孙稀薄、孤寂无比的时候,毅然的把昔日的老师请到了家里来,从此,“父慈子孝”,他们给予了老人儿女的孝顺,老人也在家庭中感受到了温暖。有着23年警龄刘怡晴和从事个体经营的章许云,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下的“孝顺一词”。中国是一个比较讲究继承的社会。“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种子孙观念,即便延续到了今天,依旧还有着巨大的社会杀伤力。从当时的“滴血验亲”到后来的“亲子鉴定”,对于儿女的珍视和血缘的重视,可见一斑。当培育了万千学子的罗老师,到得年老的时候孤苦无依,再无儿女环绕,此种寂寥和悲苦,更显悲切。中国还是一个讲究亲情的社会。“百善孝为先”,这种孝顺观念,从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中,一直延续到了现在。不管是豪门大院,还是贫困家庭,儿女孝顺父母,本是天经地义之事。因此,当刘怡晴夫妻早早的就失去了亲生父母,此种“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也可想而知。与一般的家庭不同,年老的罗老师,遇见了当时的学生刘怡晴夫妇,从此,孝义的范围开始由亲生父母延展到师生。瞭望社会,有多少人,还能记得当时的老师?有多少人,还能记得常常去看望老师?又有多少人,能够将昔日孤苦的老师请到家里来,替着其儿女尽孝? 刘怡晴夫妇的孝顺昔日的老师的“举动”,可以说是“亲情”之外的孝顺。这种孝顺里,有着儿女对于未对自己父母尽孝的愧疚,也有着学生对于老师真诚的感激,更有着担起一个和谐的大家庭的魄力。一眨眼间,已是8载春秋。在这8年里,刘怡晴夫妇一心一意看顾家庭,照顾老人,衣食住行,无不细致,让老人的“老年”里再没有伤痛和孤独;在这8年里,这个家庭用温情让爱心永驻,不同的家庭、不同的遭遇、不同的人生开始汇聚,爱心、孝心、父母情、儿女情和别样的“亲情”让这个家庭更加温馨。社会也需要大孝义,孝顺不止是“亲情”,家庭也可有些“特殊”。以下无正文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Forpersona

新时代下的“孝顺一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枷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19-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