膅古诗解析集萃之二薄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卦(今陕西渭南县)人,初为谏官,因强鲠敢言,遭到贬斥。后为苏、杭等州刺史,所在都有政绩建树,受到当地百姓好评。官至太子宾客、太子少傅。白居易是继李白、杜甫后的重要诗人,他的作品的精华主要集中在“唯歌生民病”的《新乐府》里,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等亦为后世传诵,一些抒情写景的小诗,也写得流利、优美。但晚年祟尚佛学,思想上转向消极,作品也就失去了光彩。膀夜雪羆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薅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羂夜雨羈早蛩啼复歇,残灯灭又明。肆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羆[注]蛩:蟋蟀。螄[鉴赏提示]白居易的这两首小诗,既没有色彩的刻画,也不作姿态的描摹,初看简直毫不起眼,但细细品味,便会发现它凝重古朴,清新淡雅,诗意含蓄、韵味悠长。它们是在诗人谪居江州时写的。羁《夜雪》中“时闻”既显示了雪夜的寂静,又突出了诗人的思绪万千,难以入寐,彻夜无眠。用“讶”与“冷”,表明气温急剧下降,感知不同往常,使人感到惊讶,并暗示夜间下了一场大雪,紧扣题目。膆《夜雨》既透露了诗人孤寂的心情和零落之苦,也写出诗人的夜深难寐。其后两句,隔着窗户凭着听觉得知夜雨降临。由身闻其声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将夜雨描写得淋漓尽致。肃两首诗形式一样,均为五绝,对仗工整,用物比较;着眼点一致,皆是凭着主观直觉去发现描写,从屋内写外景,曲折有致;情调相同,夜深人静,万籁俱寂,诗人孤独寂寞,夜不成眠。膂杨柳枝词螀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芅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蒄杨花袄吴融蕿不斗秾华不占红,自飞晴野雪蒙蒙。蕿百花长恨风吹落,惟有杨花独爱风。袅柳莂李商隐薂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虿如何青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芆肄[注]①永丰:洛阳附近的一个地方。②秾华:盛开的花朵。③拂舞筵:拂,轻轻掠过。是说春日细长低垂的柳枝随风飘扬,像是舞女在筵席上飘然的舞姿。④乐游苑:又称乐游原。长安东南名胜,地势很高,可俯瞰长安全城,是当时士女节日游赏之处。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即销魂。指花的色香使人心醉神摇。⑤清秋:说秋色已深,环境更加凄凉。莁[鉴赏提示]白居易于武宗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后寓居洛阳,直至会昌六年卒。此诗约作于会昌三年至五年之间。此诗前两句写柳的风姿可爱,后两句抒发感慨。白居易生活的时期,由于朋党斗争激烈,不少有才能的人都受到排挤,诗人抒发的对永丰柳的痛惜之情,实际上就是对当时政治腐败、人才埋没的感慨。此诗将咏物和寓意熔在一起,不着一丝痕迹,明白晓畅,有如民歌。蝿吴融,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唐昭宗时在朝任职,一度受牵累罢官,流寓荆南。晚唐诗人中,吴融作为温(庭筠)、李(商隐)诗风的追随者,其最大特色在于将温、李的缛丽温馨引向了凄冷清疏的一路。他的《杨花》,前两句描写杨柳可爱的风姿以及不与百花争春的品格。后两句托物言志,通过与百花的比较,赞美了杨花的优秀品质。蚇李商隐的《柳》大致写于大中五年(851)。诗人借咏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先写春日之柳、春风荡漾,百花争艳,乐游苑上,士女如云,舞筵上红裙飘转,绿袖翻飞,碧绿的柳枝,同舞女一道翩翩起舞。下面两句却陡然一转,回到眼前的秋柳,景象完全相反,斜阳照着柳枝,秋蝉贴在树上哀鸣,一派萧杀、凄凉的环境。诗中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正是自己身世的生动写照。薂杭州春望肀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①。衿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②。袄红袖织凌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③。芃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④。袈[注]①望海楼:作者原注:“城东楼名望海楼。”东楼在凤凰山上,离州衙不远,是白居易喜爱的去处。护江堤:杭州东南钱塘江岸筑以防备海潮的长堤。②伍员庙:杭州城内吴山(又称胥山、城隍山)上有“伍员庙”。伍员,字子胥,春秋时楚王杀害,辗转逃到吴国,帮助吴国先后打败了楚国、越国,后因劝吴王夫差拒绝越国求和并停止伐齐而被疏远,最后被杀害。苏小:南齐时钱塘名妓苏小小。“苏小家”指歌妓舞女所居住的秦楼楚馆。③红袖:指织绫女子。柿蒂:指绫的花纹。青旗:代指酒店。梨花:语意双关。作者原注:“其俗,酿酒趁梨花时熟,号为‘梨花春’。”④湖寺:指孤山寺。西南路:指由断桥向西南通往湖中到孤山的长堤,即白沙堤(简称白堤)。罿[鉴赏提示]此诗为长庆三年(823)或四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作。把杭州春日最有特征的景物,熔铸在一篇之中,就像用五色彩笔,画出一幅《杭州春望图》,画面以春柳、春草、春树及江水、湖水的翠绿为主色,又以梨花、红裙、彩绫、酒旗加以点染,朝日霞光映照其间,把杭州的春光装点得美丽无比,散发着浓郁的春意。诗在写法上,由城外之东南,写到城内,然后又写到西湖,远近结合,错落有致而又次序井然。同时,又将写景同咏古,摄自然之
古诗解析集萃之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