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审计工作须求真务实、探索创新
刘家义
【时间:2012年10月29日】【来源:《红旗文稿》】【字号:大中小】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发展和改革的关键时期,作为国家经济监督的一个重要部门,审计机关肩负着神圣使命。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审计机关只有坚持做到求真务实、探索创新,才能切实履行好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监督职责,不断开创审计工作新局面。
一、求真务实、探索创新,是审计工作必须坚持的方针和原则
求真务实,就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寻根问底,把握规律,形成正确的思想,进而精炼为理论,然后将此付诸实践、见诸行动、取得实效。探索创新,就要根据变化的环境和形势,提出解决新矛盾、新问题的新方法、新措施,实现新发展,并在发展中不断总结经验,形成新的思想、新的理论,用以指导新的实践。求真务实是做人的基点、行为的准则和立世的根本;探索创新是生命的源泉、发展的基础和前进的动力。求真务实和探索创新是我们做好工作、推进事业的两个基本原则,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新中国审计监督制度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在发展中始终坚持了求真务实、探索创新这一方针和原则。在审计制度建立之初,首先是参加财政系统组织的财务物价税收大检查,进而独立地从事一些审计事项,审计方法主要是查账,查处挤占或偷漏国家税收、截留应上缴利润等问题;然后发展到对企业、公共机构的生产经营和财政财务收支状况进行监督,监督的首要任务是打假,即打击会计领域的做假账、编假报表、提供虚假数据等行为;又发展到进行真实性合规性审计,对国有资产、财政管理进行监督;再发展到推动完善国家治理,成为国家治理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方面。可以说,没有求真务实、探索创新,中国审计事业就不会有今天的成就、地位和作用。
二、当前求真务实、探索创新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求真务实、探索创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从近30年的审计实践看,总体上我们求真务实、探索创新做得是好的,但是也存在不足,特别是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还存在“惟书、惟洋、惟我”、不“惟实、惟真、惟新”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表现之一:照搬照抄,理论上没有建树,学术上没有争鸣,思想上没有交锋。比如,现在关于中国国家审计学方面的教科书几乎用的都是很早以前翻译的书籍,或者是移植社会中介组织、内部审计的一些教程。使得学校讲的审计知识与实际情况大相径庭,学生毕业走上审计岗位后基本要从头再学。还有的人说话、做事要先看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是怎么做的,如果没有就不敢讲、不敢做。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倾向,也不利于审计事业的创新发展。在理论研究方面,有些文章论述的观点与实证研究的数据、公式相互之间不搭边,很多公式是直接从国外文献中移植过来的,很难读懂,有的甚至作者本人也不明其究。
表现之二:脱离实际,关起门来搞研究,象牙塔里做学问,坐在井里论天下。任何问题都必须从实际出发来研究,脱离实际只能是空谈,或者走入误区。比如关于审计的独立性问题,现在有两种倾向:一种是把独立性绝对化,认为审计要独立到国家治理体系之外才能发挥作用。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在国家治理体系之外,审计也就没有了,独立性都是相对的,绝对化的独立性是不存在的。另一种是认识上的误区,认为中国的审计独立要走两条路,或隶属于人大,或实行垂直管理。但这些设想在实际操作中会遇
做好审计工作须求真务实, 探索创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