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肅中西方思维的差异芃一、引子芀中国有一句成语:一叶障目,其寓意是一个人被事情的局部情况或暂时变化所迷惑,不能看见事情的全局或主流变化。形容人们用“片面”的观点看问题,提倡用“全面”或“整体”看待问题。总之,在中国传统的思维观中,对“片面”持鄙视和批判态度,对“全面”或“整体”持颂扬和仰视态度。所以,各类“精英”都是强调以“全面”观点看问题,并且是以“全面”自居。“片面”和“全面”之间是什么关系?“片面”的价值何在?在此基础上,讨论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这是本文要讨论的核心内容。螀二、中西思维方式的特点。螆如果将“真(理)”视为一棵树,也就是“整体”,那么“片面”就是树叶。一般说来只有将整个树叶(“片面”)遍历一遍,才可以说看清楚了树,绝不可以只看清少数几片叶子(片面),就说看清楚了整个树(真理)。计算机领域里面,关于如何看清(遍历)树,有两种经典算法:芄 1、广度优先算法莈广大优先算法搜索树叶(认识树)的过程是:1->2->3->4->5->6->7->8->9->10->11->12。该算法是从根节点开始,沿着树的宽度遍历树的节点。如果所有节点均被访问,则算法中止。腿 2、深度优先算法薆深度优先算法搜索树叶(认识树)的过程是:1->2->3->4->5->6->7->8->9->10->11->12。该算法是沿着树的深度遍历树的节点,尽可能深的搜索树的分支。当节点v的所有边都己被探寻过,搜索将回溯到发现节点v的那条边的起始节点。这一过程一直进行到已发现从源节点可达的所有节点为止。如果还存在未被发现的节点,则选择其中一个作为源节点并重复以上过程,整个进程反复进行直到所有节点都被访问为止[1]。肁介绍了上面两种计算机中认识(看清)树的方法后,我们再来与中西思维方式对比,就会发现,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是“广度优先”,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是“深度优先”。本来就认识(看清)树而言,两种认识方法(算法)都可以遍历所有的树的节点,从而都可以看清树。但是,中国传统的“广度优先”思维方式,到了某一层后,硬是不再向下扩展,于是,也就不能得到整个树的结构,从而也就发现不了真理。中国的传统思维方式,不可能看清每一片树叶,只能看到很少很少的树叶,但是不影响人去欣赏树的美;但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是能“看清”所有的树叶(当然是在人的视野范围之内)。西方的思维方式是在“看清”所有的树叶的基础上,发表对树的看法;而中国的思维方式不是这样的,是在看到少数几片树叶后,就开始演绎对树的看法。螁关于如何认识(看清)树的方法,就蕴藏着“片面”与“全面”的关系。“片面”与“全面”的关系就是内切正多边形与园的关系,园--就是全面的观点--很美--但个体永远不可能达到,这是因为作为个体不可能掌握所有的真理和拥有所有的信息。基于不“完备”的真理和信息所做出的决策,就不可能是真正的“全面”,只能是“相对全面”。人类只能是尽量做到内切正多边形的边足够多,才能趋近全面;也就是说就是人类只有认识足够多树叶后,才能真正认识树。没有任何一种方法可以跳过不认识树叶,或者只认识少数树叶,就断然说认识(看清)整个树了。了解了树叶和树的关系后,就会认识到“片面”是“全面”的基石,没有足够多的“片面”,就根本不可能有什么“全面”。那种不想
中西文化比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