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时政背景
材料一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明确提出,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材料二 :200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今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
二、典型问题
(1)这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2)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3)这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4)这是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体现。(5)这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正确选择。
,运用所学知识从三个方面谈谈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1)我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2)我国的人口众多,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了沉重的压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正确选择; (3)我衡,贫富差距还较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的迫切
、时间更长、任务更重,但它们又密切联系,互为条件,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言,建设
“和谐社会”不仅是对“全面小康”的坚持和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阶段性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保证。同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又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它们共同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2)必须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保持社会的长治久安。(3)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4)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5)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和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6)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7)解决好“三农”问题、就业与再就业问题、扶持弱势群体、逐步消除城乡差别,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
?简述其理由。(1)最根本的是坚持经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2)这是因为:①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③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依靠自己的发展。④只有大力发展生产
专题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