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规划与几何设计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学院
本章主要内容(2次课):
一、交叉口交通分析和设计原则(1)
二、交叉口的形式及其选择(1)
三、交叉口的交通组织设计(1)
四、平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2)
五、交叉口的视距(2)
六、交叉口转角的缘石半径(2)
七、交叉口立面设计(2)
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
设计任务:正确选择交叉口形式、确定各部分的几何尺寸,交通组织设计,验算视距,保证安全,立面设计,布置排水
第一节、交叉口交通分析和设计原则
一、交叉口的交通特征
、行人在交叉口转换方向
、非机动车和行人之间有交叉(汇合、冲突、交织)
其中△冲突点的存在是交叉口最大的问题
△产生冲突点最多的是左转弯车辆
△交叉口设计的最终目的:取消或减少冲突点和增加通行的能力
同一行驶方向的车辆向不同方向分离行驶的地点称为分流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小的角度,向同一方向汇合行驶的地点称为合流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大的角度相互交叉的地点称为冲突点。此三类交错点都存在相互尾撞、挤撞或碰撞的可能性,是影响交叉口行车速度、通行能力和发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其中,以直行与直行、左转与左转以及直行与左转车辆之间所产生的冲突点,对交通的干扰和行车的安全影响最大,其次是合流点,再次是分流点。因此,在交叉口设计时,应尽量采取措施减少冲突点和合流点,尤其要减少或消灭冲突点。
分析上述可得出以下两点结论:
(1)在无交通管制的交叉口,都存在各种交错点。其数量是随相交道路条数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其中增加最快的是冲突点。因此,在规划和设计交叉口时,应力求减少相交道路数量。
(2)产生冲突点最多的是左转弯车辆。四路交叉口若没有左转车流,则冲突点可由16个减至4个,而五路交叉口则从50个减到5个。因此,在交叉口设计中如何正确地处理和组织左转弯车辆,是保证交叉口交通通畅和安全的关键所在。
二、消除或减少冲突点和增加通行能力的方法
——空间上分开
——时间上分开
(环交)——分隔
三、交叉口设计的内容
、确定几何尺寸(进口车道数、车行道道宽、缘石转弯半径、交通岛尺寸等)
(标志、标线、信号灯)和渠化设计
四、平面交叉口设计原则
㈠设计基本要求①所有车、人通畅安全、②保证排水通畅
㈡设计原则
;无法正交时,斜交角度不小于45°、避免畸形交叉。
。
、类型。选择合适尺寸,保证视距。
形状:十、T、X、Y形、错位、多路交叉。
类型:简单交叉、拓宽交叉、渠化、环交
——交叉口车道数≥路段车道数
、排水迅速。
。
、铁平交时两侧应各有50米直线,并保证视距。
第二节交叉口的形式及其选择
一、交叉口形状及其改建
形状十、T、X、Y、错位、多路交叉。
:十、T
①环岛(五角场)、②封路、③调整交通
环交
错位
二、交叉口类型选择
——交通量小的一般交叉口。
——交通量大特别是左右转。
——直行及左右转交通量大或斜交、畸形交叉口。
——多路交叉、公路交叉、交通量不太大。
拓宽设计
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