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结核病
总论
结核病是由于感染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在人类历史上,结核病和天花、鼠疫、霍乱等烈性传染病一样,曾经在全世界广泛流行。20世纪50年代,随着抗结核的化疗药物问世,结核病的流行趋势在发达国家得到一定控制。但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有的国家和地区结核病疫情大幅回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我国目前的结核病病人数量居世界第二位,是世界上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
我国现有活动性肺结核病人约450万,其中传染性肺结核病人约150万,每年约13万人死于结核病。
按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会议规定将结核病分为五型
Ⅰ型:原发型肺结核(原发综合征及胸内淋巴结结核)Ⅱ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急性、亚急性、慢性)
Ⅲ型:继发性肺结核(浸润性、干酪性、纤维空洞性)
Ⅳ型:结核性胸膜炎
Ⅴ:其它肺外结核、骨结核、结脑、肾结核、肠结核。
儿童以I型为主,II型可见,青少年期多见III型和Ⅳ型。
病因与发病机理:
病原体:结核杆菌属分枝杆菌属,为抗酸染色(它经苯胺类染色后,不易被酸性脱色剂退出)。结核杆菌含有脂质,蛋白质和多糖类。对人有致病性者主要为人型和牛型结核菌。我国小儿结核病绝大多数由人型结核菌所引起
结核杆菌在自然条件下有较强的生活力,在干燥痰中可存活6—8月,煮沸15分钟,日光直照2小时,5—10%来苏水2—12小时灭菌。
传播途径:
※呼吸道传染:病人咳嗽时,带有结核菌的飞沫短时间浮游于空气中,吐出的痰液在地上干燥后,结核菌散播于飞扬的尘埃中,健康儿吸入带菌的沫核或尘埃后可引起感染,产生肺部原发病灶。
※消化道传染:多因饮用未消毒的污染牛型结核菌的牛奶或污染人型结核菌的其他食物而得病。
※其它传染途径:通过皮肤及胎盘传染极少见。
机体的反应性包括结核病的变态反应和
免疫反应。
小儿结核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