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同概述(一)合同的概念一般意义的合同,泛指一切确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因此,有物权合同、债权合同和身份合同等。《合同法》的合同仅指民法意义上的财产合同。《合同法》规定:“本法所称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根据这一规定,合同具有以下特点:1合同是当事人协商一致的协议,是双方或多方的民事法律行为;2合同的主体是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等民事主体;3合同的内容是有关设立、变更和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约定,通过合同条款具体体现出来;4合同须依法成立,其有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才具有法律约束力。(二)合同法的基本原则1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2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3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对于显失公平的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变更或撤销;4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5当事人订立合同、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三)《合同法》的内容简介《合同法》共23章428条,分为总则、分则和附则三个部分。其中总则部分共8章,将各类合同所涉及的共性问题进行,统一规定,包括一般规定、合同时订立、合同的效力、合同的履行、合同的变更和转折、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违约责任和其他规定等内容。分则部分共15章,分别对买卖合同,供用电、水、气、热力合同,赠与合同,借款合同,租赁合同,融资租赁合同,,运输合同,技术合同,保管合同,仓储合同,委托合同,经纪合同和居间合同进行了具体规定。附则部分仅1条,规定《合同法》的施行日期。二、合同的订立合同的订立是指合同当事人依法就合同内容经过协商,达成协议的法律行为。《合同法》对合同订立的基本法律要求作出了明确规定。一)当事人主体资格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合同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对于自然人而言,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可以订立一切法律允许自然人作为合同主体的合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只能订立一些与其年龄、智力、。对于法人和其他组织而言,自依法成立或经核准登记后,便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但各个法人或其他组织,因其设立的目的、宗旨、业务活动范围的不同,而决定了其所具有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亦互不相同。法人和其他组织只有在其权利能力行为能力的范围内订立合同,才具有合同主体的资格。当事人也可委托代理人订立合同。代理人订立合同时,应向对方出具被代理人签发的授权委托书。如果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的合同,未经被代理人追认,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由行为人承担责任。但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该代理行为有效。(二)合同的形式合同形式是合同当事人所达成协议的表现形式,是合同内容的载体。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三)合同的内容合同内容是指据以确定当事人权利、义务和责任的具体规定,通过合同条款具体体现。合同一般包括以下条款:1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2标的。3数量。。5价款或
工程合同管理法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