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论语心得.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论语心得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经标榜说,自己是用半部《论语》治天下。但是在25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现代人该如何解读《论语》呢? 《论语》所记载的是孔夫子从生活中演绎出来的为人处世的经验和他对弟子的教导。其中许多经典的词句是我们许多人耳熟能详的,这部曾经统治中国社会思想2500多年的儒家经典,今天仍然能为我们现代人构建和谐社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供一份温馨的劝导。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从九个方面讲述解读《论语》的心得。天地人之道诞生于2500多年以前的《论语》,是孔子在教学的时候片片断断留下来的课堂笔记,他的学生编纂起来,就成了《论语》。所以,在《汉书·艺文志》上有这么一段界定:“《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人们今天看到的《论语》,并没有太深的逻辑性,也很少有长篇大论的故事。子日:“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意思为苍天在上,它不说话,不是也照样春夏秋冬,照样风调雨顺吗?孔子就是以一种朴素的、温暖的、言传身教的生活态度,去影响他的弟子。孔子一生、弟子三千,成就七十二贤人。他们每个人都是一粒种子。他们把生活的智慧广为传播,却不依赖那些连篇累牍的言论。《论语》传递了一种态度。在《论语》中人们发现,孔子教育学生、讲世间道理的时候,从来没有声色俱厉,而是和缓的、因循诱导的、与人商榷的。这样的态度不代表孔子个人,而是反映了中国人的一种哲学观。孔子是圣人,圣人的意义就是在这片土地上最有行动能力的。有人格魅力的一群人。神和圣是相对的,神接近天空,而圣更接近土地。孔圣人带给人们的是一种大地上生长的信念,这样的人是从人们的生活里面自然生长脱胎出来,而不是从天而降的。说起开辟造世的故事,中国的神话中讲述了盘古开天辟地。但开天辟地的过程并不像西方神话那样是一个突变,而是遵循中国人的叙事感情,是一个从容、和缓而值得憧憬的漫长过程:“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然而开天辟地之后,故事远没有结束,成长刚刚开始。中国人是讲究变化的,所以叫做一日九变。这种变化最终达到了一个境界,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这六个字同样也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叫做神于天,圣于地。一个好的人格应该有一种理想主义,不妥协于世界上很多的规则与障碍;但另一方面,要有脚踏实地的能力,要能够在这个大地上去进行行为的拓展。只有理想而没有土地的人是梦想主义者不是理想主义者;而只有土地没有天空的人是务实主义者不是现实主义者。开天辟地后来的故事里,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最后是天数极高,地数极厚,盘古极长,这就是中国人为什么认为天地人是“三才”。人的意义和天地是一样的,这就是儒家的一种态度,这就是孔子教学的态度。中了天地给予的力量,指人在自然中的和谐。我国正在倡导构建和谐社会,真正的和谐是什么,是人对生物有一种敬畏,有一种顺应,有一种默契,使大地上万物和谐而快乐的共同成长。这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使人们能够获得孔子那样的心胸。孔子是一个讲究信念的人。孔子的学生子贡曾经问政,问从政需要什么。子日:“足兵,足食,民信之矣。”第一,国家机器,必须有强大的兵力作保障;第二,足够的粮食,丰衣足食:第三,百姓要对国家有信仰。子贡又问:

论语心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一花一叶
  • 文件大小47 KB
  • 时间2019-04-3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