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仁宗论文文化论文:略论仁宗时期的西夏文化.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蒇仁宗论文文化论文:略论仁宗时期的西夏文化莇摘要:仁宗仁孝时期,通过大力兴办学校,实行科举取士,确立封建所有制的生产关系,制定维护封建统治的法律制度,推崇儒家学说,大力弘扬佛教文化,尊儒崇佛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治国措施,使西夏社会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进一步得到调整,维护了西夏统治阶级的利益,从而使西夏社会出现了政治开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新局面。西夏的文化在这一时期达到了高峰,“尚文重法”也对西夏社会产生了双重作用。肅关键词:仁宗;西夏;文化莂西夏仁宗嵬名仁孝,生于宋宣和六年,夏元德六年(1124),卒于宋绍熙四年,夏乾佑二十四年(1193),享年六十九岁。仁孝是西夏历史上颇有作为的著名历史人物之一,也是西夏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在位时间最长(达54年之久)的皇帝之一。仁孝是由崇宗乾顺的妃子曹氏所生,“生时异光满室,成安公主见而爱之,请名‘仁孝’”。①仁孝统治期间,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治国措施,使西夏社会出现了政治开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强盛局面,西夏达到了社会发展的高峰。本文仅就仁孝在位后在文化方面的作为进行论述,并以此评价其在西夏历史上的作用。薇一、原因蒄第一,西夏文化在仁孝前几代人的努力之下,已初具模型,并且迅速发展。仁孝时期,继承了这一发展势头,并继续推动,使其达到高峰。在元昊、谅祚、秉常、乾顺时期,不同的政策和措施,如提倡儒学、发展佛教、创制蕃文字等,在不同的程度上促进了西夏文化的发展,为仁孝时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薃第二,仁孝继位后,吸取前朝教训,采取了适当的措施,顺应了当时西夏社会封建化的需要。仁孝即位之初,西夏境内就爆发了哆讹领导的番部起义。人民在天灾(地震、饥荒)和人祸(统治者骄奢淫逸)中,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起义被镇压,“冬十月,西平都统军任得敬讨诸州盗,平之”,②但它沉重打击了西夏统治阶级。统治者采取了一些诸如免去灾区人民赋税等,缓和阶级矛盾,调整生产关系的措施,从而使西夏经济得以迅速发展。到天盛年间,西夏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昌盛,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膁第三,仁孝大力发展儒学,得到了皇后和一些大臣的支持。仁孝立后罔氏,罔氏在党项民族中是势力强大的氏族部落,而罔后本人又聪明贤惠,知书达理,尤其对汉礼颇为尊崇,“罔氏,西夏大族。后聪慧知书,爱行汉礼……氏好礼知书,异时仁孝建学诸善政,后有劳焉”。③仁孝立罔氏为后,不仅加强了皇族的势力,而且也为以后的建学善政奠定了基础。④仁孝任用直言敢谏的斡道冲为蕃汉教授,王佥、焦景颜等翰林院学士,提倡儒学,澄清吏治,推动了西夏社会政治的开明,文化的繁荣。蚇二、表现袅(一)儒学芅仁孝时,汉学从中央到地方均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公元1144年6月,仁孝下令各州县设立学校,让各地官僚贵族子弟入校,读孔孟儒家学说,“国中增弟子员至三千人”,⑤后而又“立小学于禁中”,只要是宗室子弟7岁到15岁的,均需入学,并设立教授教之,帝后也经常前去对学生训导。为了随着西夏学校数量的增多,广大知识分子需要阅读大量儒家典籍,为了让入学读书的子弟更加方便的为国服务,仁孝于公元1147年正式实行科举取士制度,策举人,立唱名法,复设童子科,初步树立了设科取士的规模。1161年正月,仁孝还设立了翰林学士院,将那时一些未谋得官职的士子储在其中,给他们为朝廷出谋划策的机会。在夏国知名度很高的大臣,如王佥、焦景颜等,都出自翰林院

仁宗论文文化论文:略论仁宗时期的西夏文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雾里行舟
  • 文件大小25 KB
  • 时间2019-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