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动作技能形成过程的特征
1、意识对动作的控制逐渐减弱,整个系统转向自动化。
2、动作反馈从外反馈转向内反馈。
外反馈:由视觉、听觉等感知外部信息提供的反馈。如钉钉子,看到的钉子位置、方向提供外反馈。
内反馈:由肌肉或关节提供的动觉反馈、是动作的自然结果。钉钉子时,轻重感、方向感等提供内反馈。
3、动作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增加
稳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1)个别动作的精确性
(2)各动作之间的转换
动作的稳定性常表现在形成了一套稳定的动作模式,一套技能风格。如书法的不同流派,武术的不同风格等。
灵活性:经过学习者在不同情境中进行练习,掌握应付各种情境的动作系统后,技能变得灵活。
4、逐步建立起协调化的动作模式
协调化的两种表现:
(1)连续性的协调:动作执行时间上的协调。如走路每一步之间相互协调。
(2)同时性的协调:动作在空间上的协调。走路时,手和脚的动作要协调,驾驶汽车时,手、眼、脚的协调。
许多技能既需要连续性协调,也需要同时性协调。如走路,跳绳等。
三、练习及其在技能形成作用
练习:在反馈作用下,反复多次进行一种动作。
反馈:使动作不断得到修正和完善。没有反馈的重复是机械的,只能引起疲劳。
练习:促使动作不断熟练,加快动作的完成,改善技能的精确度,并使动作间建立更完善的协调。
(一)练习曲线
用一种用图解形式,来表示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和学习效率的关系。
三种:
如图所示:
练习曲线的三种不同形式
普通心理学58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