芈“亲情移民”谱和谐肄———襄城县第一批移民迁安工作纪实薄8月26日,雨后新晴。距离8月15日南阳市淅川县滔河乡上寨村移民一次性搬迁至我市襄城县双庙乡上寨移民新村已有10多天。肁傍晚时分,沐浴在金色阳光中的上寨移民新村一派温馨和谐景象:一排排新房整齐划一、整洁美观;村“两委”门前,各式体育器材林立的村中心活动场地成了村民们健身休闲的乐园,不时传出阵阵欢笑;“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超市内,各类商品门类齐全,令馋嘴的孩子流连忘返;永久性戏台已经搭好;村标准化卫生室窗明户静,正待启用……羇村民刘成敏家中,崭新的家具被红红的中国结装点得喜气洋洋,和母亲、妻儿围坐一起看电视的刘成敏乐呵呵地告诉记者:“真没想到我们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这要感谢许昌、襄城各级党委政府,感谢许昌人民,感谢襄城人民。”膄“土地好于当地村民,房子好于当地村民,条件优于当地村民,关爱多于当地村民,襄城人民把我们当成了亲人,我们一定会安下心来与当地群众一起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村支书刘秀文的动情话语代表着上寨村265户1077名移民的共同感受和心声。羅声声感谢,句句亲情,包含了多少和谐的音符,涵盖了多少感人的故事……葿和谐对接——肀从“谈判对手”到“铁哥们儿”膄移民迁安,做好安置对接工作是前提。膂根据省委、省政府“四年任务,两年完成”的工作部署,襄城县2009年至2011年将建设6个移民新村,安置南阳淅川县滔河乡5个行政村6079人,,安置任务全市第一。芁2009年10月底,襄城县开始了第一批安置点——双庙乡林场与滔河乡上寨村的对接工作。由于前期工作扎实,安置点条件优越,上寨村迁安组织代表经实地察看,一致同意该点为上寨村安置点,并于10月29日签订了安置确认书。衿初战告捷,却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安置点对接完成后,遵照襄城县委书记崔国欣、县长苏建涛的要求,襄城县主管副县长王喜建立即带领县移民办主任魏战标、双庙乡党委书记李刚等到南阳滔河乡就移民新村建设等工作进行商讨。随后,县移民办副主任常子厚又先后10多次带领工作人员和建设局工程技术人员到滔河乡进行新村村庄布局、房屋户型、房屋造价等协商对接工作。芄这是一个更为艰苦细致的“谈判”过程,回想起那段日子,“谈判”方之一——滔河乡上寨村迁安组织建设组组长金成华感触良多。薃金成华是上寨村建筑行业的权威,在建房问题上一向说一不二,村民们很听他的。然而,就是在移民新村房屋建设的具体技术问题上,他和前来协商的襄城县移民办副主任常子厚发生了激烈的冲突。羃滔河乡上寨村地下土地流沙较多,按照当地的建房习惯,打地基时要下钢筋网,以起到固沙强基的作用。按照惯性思维,金成华代表村民们要求新村房屋建设同样要下钢筋网。这可让常子厚作了难,襄城县乃至许昌地区土地黏度大,打地基从未有下钢筋网一说,也根本不需要,如果答应了移民们的要求,就意味着建房成本的无谓增加。于是,他回绝了金成华的要求。不想,金成华和村民们故习难改,坚持己见,“谈判”一度陷入僵局。这可难坏了常子厚,他带着建设局工程技术人员一次次上门做老金和村民们的思想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后一次,常子厚一行从下午5时讲到晚上11时,终于改变了金成华和村民们固守的“地基不下钢筋网的房子不结实”的理念。看着常子厚冒泡的嘴唇,金成华动容了,他起身倒了一杯热水递给常子厚:“兄弟,什么也别说了,这么大冷的天,你们早回去休息吧,以后,你们说什么我们听什么!”薈一句“兄弟”,让金成华和常子厚从“谈判对手”变成了“铁哥们儿”,也让我市移民干部们和移民们成了“铁哥们儿”。莄因为这份情意,因为这份信任,之后的“谈判”进行得异常顺利,2009年12月8日晚,双方就新村村庄布局、房屋户型、房屋造价等达成一致意见,第一批安置点对接工作在一片和谐声中圆满完成。羄一个“和”字活全局。本着同样的和谐对接理念,今年3月3日,襄城县第二批移民安置对接工作全面铺开,3月31日,5个安置点全部对接完成,接受滔河乡4个村4544人,安置在襄城县5个乡镇:黄桥村安置在库庄乡关帝庙村,张庄村安置在王洛镇肖庄闫村,白亭村安置在麦岭镇西坡方村和姜庄乡银刘村,陈家湾村安置在范湖乡裴昌村。目前,第二批5个安置点建设正如火如荼地推进。莀和谐建设——莇“工地上的干部都是焦裕禄!”蒄对接完毕,在做好房屋建设招投标、“三通一平”等工作的基础上,2009年12月25日,双庙乡上寨移民新村建设如火如荼地展开。莅大业自古多磨难。上寨移民新村开工之时,许昌刚刚经历过一场大雪,天气非常寒冷。在今年1月份进行基础建设中,为赶工期,有时基础圈梁水泥浇注要在夜晚进行,为保证工程质量,襄城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临一线指挥,移民办工作人员和工程队更是24小时坚守在工地现场,对水泥浇注过的圈梁实施塑料布、帆布、草苫三层防护,特别是在滴水成
亲情移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