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羇首页新闻机构公告扶持权益评奖会员研讨活动深入生活交流讲座蒇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访谈|综述|理论|评论|争鸣|排行|研究|博客|论坛|报刊|文史|图库|原创2012年10月23日星期二小说|诗歌|散文|纪实|青春|新书|少儿|科幻|寓言|舞台|电影|电视|美术羄外国文艺经典作家军事文艺民族文艺书香中国新作品文学馆文学院今日批评家袀网站用户注册|邮箱登陆|注册羇中国作家网>>原创快览>>杂文>2012年10月23日09:43作者:史世海羃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每逢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我国各地都会举办丰富多彩的敬老活动,弘扬中华民族尊亲敬老的传统美德。千百年来,我国人民向以尊亲为光荣,以敬老为己任,“养亲必敬”、“人之行莫大于孝”、“百善孝为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等至理名言代代相传,历久弥新,成为引导人们孝敬父母,关爱老人的宝贵精神财富。肇父母是我们自己生命的创造者、养育者,父母的养育之恩,儿女应是终生不忘的。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小雅·蓼莪》,便是古人赞颂父母养育之恩的名篇,诗中咏叹:“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哀哀父母,生我劳瘁。……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这种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可谓孝之德的情感基础。唐代诗人孟郊《游子吟》中的名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也深情表白每个儿女,无论怎样忠孝礼敬,都难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尊亲敬老,不仅是我们的一种责任与义务,而且是一种内诚于心,外见于行的良知与美德。仲由百里负米,陆绩怀桔遗亲,王祥卧冰求鲤,吴猛恣蚊饱血,闵损芦衣顺母,缇萦上书救父……这些经典故事,哪一个不是形象地讲述了“养亲必敬”的孝道情理?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也就谈不上对亲朋好友、邻里同事的真诚,谈不上对集体的热爱和对国家的忠诚,更不会把爱奉献给全社会。因此,做人应该以孝敬为美,以孝敬为乐,以孝敬为荣,以孝敬为风尚。肅中华民族传统伦理中的孝,其义为养亲、事亲、敬亲和尊亲,要求儿女在父母健在之年,尽其孝敬之心,做到尽心关爱,尽力奉养,让老人安度晚年,切勿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终身遗憾。孔子曾在《论语》中说:“父母的年纪,不可不知道,并应常常记在心里。一方面为他们的健康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的日渐衰老而忧虑。”他认为,儿女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要对父母事之以礼,而且要忧年忧疾,这些感情都是出自于孝的良知,只有发自内心的爱与敬才是真正的孝。儿女真正的尽孝,主要的是要关心父母的身心健康,满足父母的生活需要,特别是满足父母心理上的需要。对父母作出的选择与决定,尽量支持并促其实现,让父母度过幸福的晚年,在人生的最后阶段,能够体味到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充实。肃我国古代经典伦理学著作《孝经》中提出:“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意思是说,儿女侍奉父母双亲,要身居高位而不骄傲蛮横,身居下层而不为非作乱,身居后位而不与人争先。《宋史》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诗人黄庭坚曾官至太史,虽然地位显赫,可是侍奉母亲却尽心尽力。他家雇有仆役婢妾,可每天晚上,黄庭坚一定要亲自为母亲洗刷便桶。每逢母亲的事务,他总是不辞劳苦地去做。黄庭坚的做法曾引起一些人的不理解。有一次
史世海:今又重阳话敬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