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评:道德中国呼唤更多“无名”站出来2012年07月06日00:06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分享到...分享到人人分享到QQ空间“英雄,您姓甚名谁?您家在何方?在这世上牵挂您的人还有谁?”连日来,福州一个舍身救人的无名英雄牵动着许多人的心。为了救一个非亲非故的落水女子,他连鞋都未脱就扎进闽江。当人们看到英雄遗体时,他依然保持着救人的姿势:嘴巴微张,牙齿紧咬,双手向前环抱,一副拼命要将人往上托举的样子。人们为其壮举震撼不已的时候,却发现连英雄的名字都不知道……江水无言,英雄无名,但他却给这个世界留下了丰厚的精神馈赠。与“最美司机”吴斌生命最后时刻的制动视频一样,无名英雄倾尽全部气力的托举姿势,好比一座极其壮美的雕塑,其中激荡着人性的力量、大爱的无私、给予的真诚,不需要过多的解释与解读,英雄用生命定格的托举形象,就已经具有直击人心的穿透力,因而能让无数人热泪盈眶,召唤着人们自发地追寻无名英雄的名字及其一切。无名英雄,让榕城福州的市民们进行闪着泪光的追寻,让数十万网民掀起了一场为“无名托举哥”寻亲的爱心接力,不管是面对英雄的照片洒下热泪,还是点击鼠标发送寻找信息,人们以各自的方式追思英雄,同时也在追问自我:在生死悬于一线的危急时刻,我能否向他人施以援手?或者,不那么壮烈,日常生活中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我能否做个热心人?一旦面对这样的问题,人们的心情可能就要复杂起来。有人会义不容辞地选择助人为乐,但也有人会问这样奋不顾身的好人又有多少,会想起“从容”飘过受伤女童身边的那18个路人,会下意识地衡量自己这样做值不值得……应该承认,注意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利益是人之常情,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人都要躲进一己私利的“硬壳”里,无视他人的存在与需要,无视社会的道德与公益,让冷漠、逃避成为一种传染病,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覆盖厚厚的冰霜。在一个道德遭遇寒冬的社会,谁也感受不到温暖,谁都可能是无助的受伤者,人人算计的结果,常常是普遍的“失算”。正因为如此,我们的社会对“小悦悦”事件、毒奶粉、地沟油等道德失范现象进行了深刻反思,对张丽莉、吴斌、“油条哥”乃至无名英雄等民间道德人物高度褒扬,这不仅表明了一种普遍的道德追求,更为重要的是,以层出不穷的“最美”现象为代表,一再说明崇德向善依然是社会的主流,中国人完全有力量重绘自己的道德图景,即便是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在物欲横流的考验中,在“陌生人社会”的全新场景里。这种力量,源于一个民族几千年厚德为善的深厚积淀,源于一种与时俱进的价值体系的有效感召,也源于我们每一个人内心深处道德律令的驱动。无名英雄作为一个个体,他应该有名有姓地被世人记住,永远为人所怀念。但无名英雄的出现,乃至大量平民英雄、平凡的善行、身边的感动涌现,也是一种无声的呼唤:让更多的“无名”者站出来,为他人做点什么,给社会的温暖再添一把柴。寻找无名英雄,寻找那个平凡而伟大的名字,也让我们为道德正名,为道德中国的挺立写下自己的证明。人民网评:官员异地任职并非绝对的防腐妙药2012年07月03日00:02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窗体底端针对近期公安厅厅长异地任职成趋势,中国青年报前不久刊发深度报道,探讨异地任职制度的利弊。这一干部管理的基本政策,在施行多年后,确有必要对其进行清醒而冷静的认知。官员异地任职,的确有利于摆脱人情羁绊,防止产生血源关系网,形成“宗族权力”。此前引起广泛影响的北大博士论文《中县干部》中提到的“政治家族”现象,比如一个家族产生5个以上副科级干部为“大家族”,5个以下、2个以上的为“小家族”,中县竟然可以梳理出21个“大家族”,140个“小家族”。究其原因,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官员本地任职后所产生的盘根错节的关系,剪不断,理还乱。而在另一方面也应当看到,异地任职制度的“边际效应”在递减。有学者指出,在交通和通讯如此发达的条件下,人走到哪里,关系网络就能跟到哪里。同时,异地任职会导致夫妻两地分居,有可能诱发领导婚外情问题,滋生权色腐败;会加大干部交通和通讯成本;可能造成干部领导行为短期化。事实上,异地任职制度的利弊呈现,恰恰有利于我们看清它的真实面貌。在实践中,有的人把这一制度看成防腐的灵丹妙药,以为能包治百病,作为一个硬杠杠而不可逾越,同时却又无视它所产生的“副作用”。这就使制度执行变得僵化而“药效”不显。但如果就此认定这一制度失效而不用,那么,在更加科学有效的制度出台之前,却可能产生更大的隐性弊端。任何一项制度积久必生弊,最重要的是及时修正并开出新方。不把异地任职制度神化,才能既发挥其所长,又用新制度避其所短,最终形成制度合力。比如加强干部考察评价,加大对干部的监督力度,等等,让其他配套制度良性运行起来,才可能让腐败成为一条红线不可轻越。异地任职易诱发权色腐败,这在相当程度上是一个伪命题。权色腐败并
人民网评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