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轰炸机DH-98DH98“蚊”是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时期通过起义和缴获而得到并使用的加拿大制双座双发活塞式战斗轰炸机。1940年11月25,英国德‧哈维兰公司设计的蚊式原型机首飞。“蚊”式飞机采用全木质结构。木材加工简便,可以缓解金属材料供应紧张的困难,有利于组织大批生产。加之“蚊”式飞机飞行速度快,通用性强,很快就受到英国空军的重视,成为二次大战期间重要的作战飞机。1941-1950年间,“蚊”的各型累计生产了7781架,其中有部分型号是在德‧哈维兰公司的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分公司生产的。1947年,国民党政府为进行内战,向加拿大德‧哈维兰公司定购了近200架“蚊”,实际进口137架。人民解放军于1948年秋辽沈战役时缴获了首架“蚊”式飞机。1949年3月7日,国民党空军第一大队1架“蚊”式飞机起义,安全降落石家庄机场。1949年8月15日,人民解放军第一个担负作战什务的飞行中队在北平南苑机场组成,装备厂“蚊”式战斗轰炸机2架,自9月5日起担负北平地区的防空任务。到1949年11月正式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时,还有良好的“蚊”式战斗轰炸机2架,待修理的3架。由于该机的木质结构使用耐久性差,备件也无来源。1950年最后2架退役。到1953年10月,人民空军的各机场还存有报废的“蚊”式飞机108架,均被作废品处理。B-24B-24“解放者”是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时期通过起义而得到并使用的美制四发活塞式重型轰炸机。1938年,美国联合飞机公司(后称联合/伏尔梯公司,又改称康维尔公司)应美国陆军要求,开始研制作为B-17后继机的新的四发轰炸机。首架原型机XB-24于1939年12月四日首飞。B-24发展有多种改型。各型累计生产19203架,是美国在二战期间生产数量最多的轰炸机。1943年夏季,国民党空军人员开始到美国改装B-24。1945年下半年,国民党空军装备的B-24M才飞回国内,并用于内战。该型机曾炸沉起义的“重庆号”军舰,还曾轰炸和平解放后的北平。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空军第8大队刘善本机组驾530号B-24M起义,安全降落在延安机场。该机成为人民空军的第一架重型轰炸机,但于8月被国民党空军炸毁。1948年12月16日、1949年2月3日,国民党空军第8大队又有2架B-24M起义,安全降落在石家庄和北平机场。到1949年11月正式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时,还有良好的B-24M轰炸机1架,待修理的1架。1952年最后1架退役。B-25JB-25J米切尔是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时期通过起义和缴获得到并使用的美制活塞式中型轰炸/攻击机。1939年1月,美国北美飞机公司研制的B—25原型机于首飞,当时的型号是NA-40。1940年8月19日,首架批生产型NA-62首飞。此前,北美公司并无研制双发轰炸机的经验,甚至没有研制过高性能的军用飞机。但B-25却成为二战期间最优秀的中型轰炸机。1942年4月18日,杜立特中校率16架B-25从“大黄蜂'”号航空母舰上起飞轰炸东京,使该机名声大振。B-25有多种改型,包括轰炸机、侦察机、教练机、运输机。B-25各型累计生产了9816架。其中生产最多的是B-25J,累计生产了4318架。B-25J轰炸型的机头为透明玻璃罩,。B-25J攻击型的机头为全金属封闭结构,。1943年,在中国支援抗战的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装备B-25,用于对日军作战。1944年,中美空军混合团1大队4中队开始装备,最多时共装备64架。1949年4月7日,国民党空军第一大队1架B-25J起义,安全降落郑州机场。以后又有2架起义。均调到东北老航校使用。1949年8月15日,人民解放军第一个担负作战任务的飞行中队在北平南苑机场组成,10月装备了B-25型1架。到1949年11月正式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时,还有良好的B-25型4架。1952年最后2架退役。
中国军用飞机大全3-轰炸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