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工业认识实习论文通过对《石油天然气工业概论》的学习,我了解了关于石油天然气的一系列知识,暑期的石油工业认识实习更加深了我对石油天然气工业流程的认识,根据以上的学习认识和心得体会,按照石油天然气的生成到石油天然气产品的产出的工业流程,写成此论文,其中引用资料多出自教材及课堂笔记,在此首先向给我们授课的教师及单位人员表示感谢!油气的生成及储集现代的生油理论认为,生物体中的有机质先要转化成一种特殊的有机质,这种特殊有机质叫做“干酪根”,再由干酪根转化成石油。这种转化要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才能实现,这个条件主要是地下温度。干酪根开始变成石油的温度范围大致是100~130°C,因为地下温度从浅到深是逐渐升高的,早先的沉积物不断被后来的沉积物所覆盖,埋藏也就越来越深,有机质只有在达到一定的埋藏深度时才能转化成石油。根据生物来源,把生油母质的干酪根分成三大类。第一类为腐泥型有机质,生物来源主要是水中的浮游动植物,为I型干酪根,属质量最好的有机质。第二类为腐殖型有机质,生物来源主要是高等植物,为III型干酪根,属质量较差的有机质。第三类是介于二者之间的混合型有机质,为II型干酪根,是质量较好的有机质。实验室通过对样品的分析结果,按一定的标准确定一个地区的有机质类型,对有机质的质量作出评价。任何油气藏的形成都必须具备三个最重要的条件:具有能生成油气的烃源岩,具备能使石油运移和储集的储集岩和能够使油气集中聚集其中的圈闭。也即说必须有油气来源、运移通道和聚集场所。油气藏的形成过程就是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油气从分散到集中的转化过程。能否有丰富的油气聚集,并且被保存下来,主要取决于是否具备生油层、储集层、盖层、运移、圈闭和保存6项条件。其中最重要的两个条件是充足的油气来源和有效的圈闭。石油地质与油气勘探从油气的生成到油气藏的形成,是油气不断发展和转化的过程。可以将石油和天然气的生成、运移、聚集、破坏、再聚集,视为一个统一的发展过程。油气来源是基础,油气运移是纽带,油气矿藏是结果和目标。石油地质学就是要研究自然界油气这个复杂系统中的方方面面,探讨油气矿藏形成与破坏的动平衡过程,查明今天地壳上油气藏的分布规律。其中油气成因、油气成藏原理及油气分布规律,是石油地质学的核心内容。 石油地质学主要研究石油及其伴生物天然气、固体沥青的化学组成、物理性质和分类;石油成因与生油岩标志;储集层、盖层及生储盖组合;油气运移,包括油气初次运移和油气二次运移;圈闭和油气藏类型;油气藏的形成和保存条件。油气勘探工作就是要寻找有其存在的标志,然后才能进行下一步工作。油气存在的标志可分为直接标志和间接标志。直接标志主要有:油气苗、井下含油显示、荧光显示、气测异常等;间接标志也称地质环境标志,主要有:生油岩体、圈闭、生物礁相带、水文地质及水化学标志、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标志、有利成油带等。油气勘探方法主要有地质法、地球物理勘探法、地球化学勘探法和钻井法等。油气勘探工作是一个连续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根据主要任务及工作对象等的不同,可将整个勘探过程分为若干阶段,各阶段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有连贯性,这种阶段与阶段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工作上的先后顺序,称为勘探程序。根据主要任务的不同,常规勘探程序可分为区域勘探(又细分为区域普查、区带详查)、工业勘探(又细分为圈闭预探、油气藏评价勘探)两大阶段、四个小阶段。每个小阶段
2008年石油认识实习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