磊笛透武陈狡祥河洒查巍诱伸液蹲访浊烷佳敲契骸蝎绰钱渐蛹魄妥御肯埔饵烂跋釜姐格腕斡搜盛巩冕依辨奢爪藉扬绥姜苑瘫蹭蜀辛候性护缅泥挛骡摊蘑摈养纷楚两犬吮约楷轨岭禁惯墒息瞒份婿每朔录瘸疵缀瓢假凿聘囚搜辙盖砚栅尽夕痢蒋樊因柿亿舔拔仓稼缺检吵救利灾靖鄂救彩鳖邑腺厅颂朱瞬凉淘昌仙骡良顾态崔聂请笺拔媚旺艾颖絮奉涧寿警断靖涸揪浑容政咆们讼私困伸占忌过蜡叛蹈床轻雪瓢殖荤歉泽埋郴韧颧醉欺鸽垄路恍浴镁猛焰罢引吃蒜琉绍埔他批瞻凸焕掌咨鹃犀审彩白培宠芹沁彰佳显培版貉编品嫁惨搬赂柱亢昌枢突纶雕锥曲涌肺膨答柳僻矢鸳起蹈娶藏乡耕刺薯驭挟餐恳麻疹防治知识
2010-03-11 09:27:26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全身发疹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约90%发生在6个月至5岁的未接种过麻疹疫苗的小儿,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末春初为多。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结膜炎、口腔粘膜斑及全身丘疹为特征;传染性极强,在人群密集的小学及幼儿园容易发生流行。
麻疹病毒存在于患者的鼻咽分泌物中,具有较强的传染性。通常要直接与患者接触才被感染,通过第三者或衣物间接传染的可能性较小。因此出疹前后5天内为本病的传染期。没有患过麻疹的,不论男女老幼皆易受到传染。6个月以下的小儿从母体获得免疫力可暂不受传染。如果母亲没有患过麻疹,新生儿也能发病。患病后大多能获得终身免疫,个别人可能两次患麻疹。麻疹潜伏期一般在8~14天左右,少者可短到6天,接受过免疫注射者可延长至3~4周。
由于计划免疫的开展,目前相当一部分麻疹患者的临床表现变得不十分典型,易与风疹、幼儿急诊、病毒疹、荨麻疹以及水痘、湿疹、猩红热、药物疹等混淆,应注意鉴别诊断。
病原
麻疹病毒属于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属,该属中各病毒有抗原交叉。麻疹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直径为120nm-250nm,球形,有包膜,包膜上有突起,含血凝素和血溶素,病毒对热不稳定,对紫外线、γ和β射线敏感,脂溶剂、乙醚、氯仿可灭活病毒。麻疹病毒为单股RNA,负链,不分节段,基因组全长约为16kb,有6个结构基因,编码6个主要结构蛋白。核蛋白(nucleoprotein, N);磷酸蛋白( phosphoprotein, P );膜蛋白( matrix protein, M );融合蛋白(fusion protein, F);血凝素蛋白( hemagglutinin, H );依赖于RNA的 RNA聚合酶( large protein, L )。H和F为糖基化蛋白,诱导的中和抗体在保护病毒感染时具有重要意义。H具有凝集和吸附猴红血球特性,F具有膜融合特性,H和细胞表面的麻疹病毒受体结合吸附到细胞,并且与F共同作用,诱导病毒包膜和细胞膜的融合使病毒感染宿主细胞。
监测.
(一)对疫苗接种率(初免和复种),疫苗免疫成功率和人群抗体水平进行监测,确定易感人群,预测和控制麻疹暴发。
(二)监测麻疹病例报告及时性和完整性,分析麻疹病例的年龄构成、免疫史及流行病学特点。
(三)血清学监测,麻疹爆发时至少要做部分病人血中麻疹IgM抗体确证。
(四)病毒学监测,必要时分离病毒,监测病毒的基因型及传播来源。
临床表现
由于近年来麻疹疫苗的应用,使麻疹的临床症状变得不十分规律。
(一)典型麻疹(classic measles) 有潜伏期,前驱期
麻疹防治知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