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方言学
主讲人:李小凡
项梦冰
课程介绍
本课讲授汉语方言学的基础理论、汉语方言调查的方
法和汉语方言的概况。
学习本课需要以下先行知识:现代汉语(语音、词汇、
语法)、语言学概论、汉语音韵学,等等。
本课既是理论课,又是技能课、实践课,将进行以下
几项基本功的强化训练:(1)熟练掌握进而利用录语音——用20课时分班进行语音训练。
(2)运用音位学原理归纳整理音系的能力——用8课
时对一个活方言进行实际操作并完成课后作业。(3)
运用音韵学知识建立共时和历时的语音对应规律——
完成课后作业。
语音训练和两次课后作业的成绩为平时成绩,占总成
绩的30%;期末进行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70%。
本课成绩优秀者下学期有资格选修后续课“汉语方言调
查实习”。
讲授内容
第一章绪论第二节方言词汇调查
第一节方言的基本概念第三节方言语法调查
第二节方言差异的成因第四节方言调查的实施
第三节汉语方言研究和第四章现代汉语方言概况
汉语方言学第一节官话方言
第二章汉语方言的分布第二节吴方言
第一节汉语方言分区的第三节湘方言
方法和原则第四节赣方言
第二节汉语方言的共时分布第五节客家方言
第三节汉语方言的历史鸟瞰第六节粤方言
第三章汉语方言的调查第七节闽方言
第一节方言语音调查第八节其他方言
参考书目
袁家骅,汉语方言概要(第2版),语文出版社,2001
北大中文系语言学教研室,汉语方音字汇(第2版),语文出版
社,2003
北大中文系语言学教研室,汉语方言词汇(第2版),语文出版社,
2005
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方言调查字表,商务印书馆
李如龙,汉语方言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游汝杰,汉语方言学教程,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詹伯慧,汉语方言与方言调查,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侯精一,现代汉语方言概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李荣,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李如龙,汉语方言的比较研究,商务印书馆,2001
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丁声树、李荣,古今字音对照手册,商务印书馆,1984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方言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方言差异的成因
第三节汉语方言研究和汉语方言学
第一节
方言的基本概念
一语言和方言
二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
三方言和共同语
一语言和方言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又
是文化的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是由语音
形式和语义内容约定俗成的语言符号根据语法
规则,按照语用需要构造而成的复杂的开放性
层级系统。
方言是语言的变体。语言和语言变体的关系是
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这是
一种共时性关系,而不是历时性的衍生关系。
一般是抽象的,它不能脱离个别而单独存在,
只能存在于个别之中。个别才是具体的、现实
的。人们日常使用的语言都是具体的,因而都
是语言的变体。
怎样区别语言和方言
能不能通话是区分语言和方言的一个经验性标
准,但它并不是唯一的标准,也还没有被证明
是决定性的本质标准。
能通话的并非一定就是方言,最终还要看民族
归属。
不能通话的也不一定就不是方言,还要进一步
看有没有共同的书面语和标准音。
在区别语言与方言时,能否对应转换是比能否
直接通话更为深刻的判断标准。方言转换和语
言习得一样,是人类与身俱来的一种潜在的语
言能力。
二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
西汉杨雄著《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
言》,自东汉应劭起简称为《方言》。
应劭《风俗通义序》:周秦常以岁八月
遣輶轩之使,求异代方言,还奏籍之,
藏于秘室。
古希腊dialektos指一个地方的居民所说的
话。古英语dialect本义也指地域方言。
社会方言
同一个地域的社会成员存在着职业、阶层、年
龄、性别、文化教养等社会差异,这些社会因
素也会形成另一种语言变体。
地域方言的说法类推到语言的社会变体,就称
为社会方言。
社会方言不具有全民性,也没有另外一套自足
的语音、词汇、语法系统,只能依附于地域方
言而存在。社会方言之间的差异不在于语言系
统,而在于某种特别的口音、措辞、谈吐风格
和某些数量有限的特殊用语。因此,社会方言
实际上只是地域方言的一种特殊的语用变体。
第一章 汉语方言学绪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