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望远镜集成建模研究
杨德华
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
30 NOV, 2006
2006年中国虚拟天文台年会
广西师范大学桂林
中国科学院
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
内容
概述—名词含义、目的意义、发展历程…
集成建模的基本方法
集成建模的基本工作内容
涉及的有关技术—计算技术,并行技术…
探讨
天文望远镜设计方法
科学目标
技术要求和误差分配
光学系统设计
机械结构设计及分析
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观测系统设计
误差分配和技术要求为接口纽带,交流反馈不即时,总体性能难以优化和估价
集成建模—integrated modeling
基于天文望远镜设计中光学系统设计、机械结构设计及分析和自动控制系统设计三大基本模块,建立各自相对独立的计算机模型(一般采用常用软件),并结合传感检测系统和各种环境影响因素的计算机模型,通过编制计算机程序构成一个集成的整体的望远镜模型,经仿真分析得到望远镜各种响应乃至最终成像质量,据此评价望远镜工作性能和优化设计方案。
Motivation & Benefit
在项目执行较早的阶段即可评价望远镜工作性能,直到项目结束
识别影响系统性能的关键因素
从系统层面上来优化和平衡各子系统的设计
从系统层面上来权衡和克服各种干扰因素
寻求更有效的提升望远镜性能的方法,优化设计方案
集成化模型仿真可较真实有效地进行望远镜设计方案整体性能造价评估和方便迅速地进行优化改进。
简史和现况
可追溯到七十年代提出的虚拟望远镜概念
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ESO VLT的设计中就指向性能进行了大量研究—简化的集中质量的多自由度的
九十年代中期前后以来开始引入集成化模型仿真技术,北欧提出的50米Euro50方案,美国提出的30米TMT,25米NGST方案,加拿大提出的20米VLOT方案等等
我国尚处于传统设计方法阶段,其实各部分均有实际经验和基础,也拥有和掌握国际上较为通用的相关软件,缺的是集成。
基本方法和流程
采用MATLAB/SIMULINK 软件进行各子模型集成和仿真运行
光学设计软件多采用ZEMAX/Code V
对于含自适应光学AO/主动光学ao拼镜面望远镜,进行波前重建和分解,执行和校正
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I-Deas…来建立望远镜整体结构有限元模型,用来分析外界因素如大气、热、风载、重力和地震等对望远镜的干扰作用,并提取望远镜系统的固有频率和振型
转换和建立为状态空间导入SIMULINK 进行控制系统仿真
具有完整性和参数化设置功能
具有图形用户界面(GUI)
功能结构框图
光学模块
两部分
ZEMAX
光机接口
C-结构坐标系
M-光学镜面坐标系
-ZEMAX
T-转换矩阵
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