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测量调查法
教育调查的研究对象通常是学生,研究主题常常围绕学生的发展与学业,收集的资料会涉及学生的心理能力、人格特质、学业成就、态度倾向等个体的内在特征。这些特征仅靠观察、访谈、问卷等方法来收集,不一定合适。因此,调查中经常需要运用标准化的测验、量表作为收集资料工具。教育研究者不但要了解测量量表的性质,也要熟悉测量量表的编制和实施。
第一节什么是测量调查法
教育测量的涵义
(一)测量的定义
测量就是按规则给对象或事件赋值。通俗地说,就是根据一定的规则,给事物分派数字。1、2、3、4、5这些数字本身是没有数量或质量意义的,只是个符号。当我们规定1代表学业成绩的最低等级“不及格”;2代表“及格”;3代表“中等”;4代表“良好”;5代表“优秀”,这时1、2、3、4、5才具有实际意义,数字按规则被赋予了意义。
根据测量的定义,任何测量必须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1)测量客体。指测量的对象。测量的客体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教育研究中的事物或现象。
(2)测量内容。指测量客体的属性和特征。测量内容可以是外显的,如学生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也可以是内隐的,如学习兴趣、动机、态度、价值观等。
(3)测量规则。指测量的法则或方法。也就是说,要构建一套如何分派数字或符号的准则,按准则对测量内容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的操作。
(4)测量工具。指测量的指标体系。进行测量通常要借助标准化测验或量表这类工具对测量客体的属性和特征进行测定,没有工具,测量难以进行。
(二)教育测量的定义
从广义来说,教育测量是根据一定的客观标准,依据一定的规则,对教育领域中的事物或现象予以数量化描述。从狭义来说,教育测量是对学生经过某些学科的学习和训练之后,所获得的知识、技能的测量。
测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用广泛,对学生的发展需要评价,对学业成绩需要评价。任何个体、任何学科、任何学校都会用到测量。通过测量,可以对教学过程进行连续的、即时的评价,评价的结果又可以促进教育教学过程的变革。
教育测量在教育研究应用中有两种基本形式。(1)直接选取某个测验作为收集资料的工具,测量结果就是研究的成果。例如,测定学生的智商、诊断学业情况、升级考证等。(2)教育测量与其他研究方法结合使用,作为研究组合中的一部分。例如,对小学生识字量与语文学业成绩的相关性进行研究,需要利用识字量表对小学生识字量进行测量,然后再求与语文学业成绩的相关。
二、教育测量的可能性
在教育研究过程中,有很多变量是抽象的、模糊的。这些模糊观念是否可以转化为可认知的、可测量的概念呢?是否都可以测量呢?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Thorndike .)在1918年断言:凡物的存在必有其数量。1923年,美国测量学者麦柯尔(McCall .)认为:凡有数量的东西都可以测量。这就为教育领域中抽象的心理属性测量奠定了理论基础。下面对话是巴比(Earl Babbie)在《社会研究方法》一书中所用的一个例子(美)巴比著;邱泽奇译,《社会研究方法》(上册),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第150-151页。
。这个例子有助于我们理解抽象的概念是否可以测量,以及如何测量。
我:社会科学家可以对任何存在的事物进行测量。
你:哈!我赌你做不到。
我:你告诉我要测量什么吧,我可以告诉你如何去测量它。
你:好吧,怎样测量“偏见”。
我:不错的选择。不过,我不愿意把时间浪费在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事物上。你说,社会上真的有偏见吗?
你:当然!谁都知道有偏见。谁都知道!如果你够聪明的话,我想你也知道。傻瓜也知道。
我:从前每个人都认为地球是平的。我想知道的是,你怎么知道就真的存在偏见?
你:好了,好了!你似乎不会“观察”。好了,“我看见过偏见。”
我:你到底看到了什么?偏见是怎样存在的呢?
你:我认识一个生意人,他说他永远也不会让女人做主管,因为他认为女人不着边际,而且没有理性。看吧!这个例子不错吧!
我:太好了。看起来,这就是所谓的偏见,所以可以假设偏见是存在的。现在我们要对偏见进行测量,准备好了没有?
你:准备好了。
我:我们一起到商业圈去,静悄悄地访问一些生意人,问问他们雇用员工的标准是什么。凡是有人表示永远不会让女人担任主管,因为女人不可理喻、不着边际的,我们就认为他有偏见。如果是相反的情形,我们就认定他没有偏见。当我们完成了所有的访谈之后,再将所得到的资料(有偏见的或是无偏见的)加以分类。
你:等等!这并不是一个测量偏见的好方法!我们忽视了很多其他的偏见!因为这样做的结果只包括了对女性的偏见。
我:我明白你的意思。但你的例子只是证明了女性的偏见。我们最好再来研究一下,偏见真的存在吗?
你:当然存在的。我刚才说的是众多偏见的例子之一。还有成千上万的例子咧!
我:那你就再说几个
第六章-测量调查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