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
《我“思”故我在》
课件制作:缪建龙
晋江市侨声中学美术组
画家不仅是画其所见,更是画其所思、所感。
选此名称的原因: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课题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上《我思故我在》这一课前,学校建立了教学
“博客”,建议各学科利用网络Blog实现师生的互
动。在了解校园网络Blog的特殊功能的情况下
,自己设计一节旨在体验和思考抽象艺术语言元
素的课。这节课参考“美术鉴赏”模块的《图像与
眼睛》、《新的实验》及“绘画”模块的《形—
不需要翻译的世界语》。这节课将在Wed教室进行
(学生每人都有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及耳麦)。
(1)知识目标:
领会抽象绘画点、线、面、色彩等元素具有
的表现力。
(2)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抽象绘画的观察能力和
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实现感知创作。
(3)情感目标:
感受美的多种表现手法,享受创造美的乐趣,
激发创造美的动力。
2. 教学目标:
重点:如何分析抽象绘画的情感元素。
难点:如何用抽象绘画的构成元素传达情感。
3. 重点,难点:
1、从知识链接分析:通过学习《图象与眼睛》这一
课,学生已经能区分什么是具象、意象、抽象美术。
并在初中阶段动手实践过抽象美术的表现技法。
二、学情分析:(说学法)
3、在动机和兴趣上:学生对抽象绘画较为好奇,但
只根据教材的介绍学生很难读懂和理解。他们更希望以
直观的方式、游戏的方式来实现感观体验。
2、在知识障碍上:虽然学生对抽象美术有初步的了
解,但还是习惯于具象思维,对抽象艺术理解较为困难。
三、教学手段:
在教学实践中,将网络技术与美术课程有机
地整合。例如:“学习环境”我选择(1)Web
教室(2)校园网(3);“学习资源”
我选择(1)课件(2)网络Blog(3)网络绘
图软件(4)画图工具。
本节课共分五个环节:
1、波洛克抽象艺术
2、学生身边的艺术实践
3、在博课中欣赏音乐及创作
4、在博课中畅谈艺术感受
5、课后拓展
四、教学程序及设想:
课前准备:我利用课余时间,把准备好的纸展开,并在旁边摆放好数把笔及不同浓淡的墨水。学生在纸上签名数次(可交差重叠)
2006年11月3日,美国著名的行动绘画艺术家
的一幅作品《1948年第5号》拍卖出全球绘画作品最高价,。
在这个世界纪录诞生之前,很多中国人却可能对这位艺术家一无所知。
1、通过激发兴趣法导入一则拍卖纪录,引出波
洛克抽象美术。
展示波洛克创作图片
艺术中的抽象
课题名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