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钟鼓楼》读后感3000字.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钟鼓楼》读后感3000字《钟鼓楼》读后感韦宁馨广西师大文院17秘书班”人生也真有意思,没长大的时候,大家都差不多,一块儿玩,一块儿闹;越往大长,差别就越显,人跟人就竞争上了;可到了老了的时候,瞧,就又能差不多了,又一块儿玩,一块儿聊……”这是出自《钟鼓楼》的一段经典语录。听惯了”有些人含着金汤匙出出生”、”有些人一出生赢在了起跑线”、”有些人出生就在终点处”等等略显消极而又现实存在的”负能量”话语,这段出自《钟鼓楼》的经典语录,倒让人有了想要一览为快的想法。首先看下作者简介:刘心武,1942年6月4日出生,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红学研究家。笔名刘浏、赵壮汉等。曾任中学教师、出版社编辑、《人民文学》主编、中国作协理事、全国青联委员等,并加入国际笔会中国中心。其作品以关注现实为特征,以《班主任》而闻名文坛,其长篇小说《钟鼓楼》曾获得茅盾文学奖。20世纪90年代后,成为《红楼梦》的积极研究者,曾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进行系列讲座,对红学在民间的普及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2014年推出最新长篇小说《飘窗》。《钟鼓楼》是当代作家刘心武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85年11月。《钟鼓楼》讲述了20世纪80年代初发生在北京钟鼓楼的故事,通过12个小时的时间,描写了社会各个阶层的丰富的生活场景,充分展示了80年代的北京生活和社会变革,个人的悲欢离合相互交织构成了北京市民的生活图,揭示了在人生的舞台上的不同人生,体现出空间感。第一次听说这本书时,只知这是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心中觉得大抵是现代文学作品里广受好评的”那些作品”的其中一本,未细想,未了解,未细读,未深究。但当我拿到纸质版的《钟鼓楼》,翻开目录看到”并非开头/,不过读读也无妨。”“第一章卯、第二章辰……”多么可爱的作者能说出这样可爱的话。”这一段完全可以跳过去不读”,好像在告诉读者这一段没什么价值,可省略跳过,也似乎在说这一段的文笔没什么可呈现给读者的。可后面笔锋一转”不过读读也无妨”,又在侧面告诉读者”我其实肚子里还是有墨水的,不妨读读这一段”.往下看的目录是时辰,一本书竟然以时辰做目录这是怎样的刻意的安排?一本三十万字数的书竟是描写一天中的十二个小时,也就是六个时辰?六个时辰如何能写这么多的字数?如何安排,如何构思,篇幅如何,作者得有多大的文字功力?能在十二个小时的时间维度里写出三十万字的作品?并且让这三十万字的作品成为受作家群里万众瞩目的茅盾文学奖的作品之一?这些问题在我翻到目录的那一刻涌现了出来,也引起了我对这一作品的好奇之心。这本书的惊喜在我看来是整体结构,采用时辰来分章节,许是刻意为了与《钟鼓楼》的”钟”相呼应,这是我第一看到书籍有这样的分法,也是我的无知愚昧、见识短浅。整篇小说的故事,到底只写了北京胡同里的一个四合院里的所有人在这一天的生活状况。每一个时辰也就是说每一个章节两小时中是一段故事,每一段故事描述某一个人。其次是时间跨度,这本小说故事所在的时间跨度并不像我们常见的那么大,许是我的阅历不足与知识浅薄所认为的。在我所知的大部分小说的时间跨度较大,有上百年的,也有几十年,再短也有两三年的,而这本《钟鼓楼》却只有短短的一天中的一半一一十二个小时、六个时辰。与其他作品相比,这本书的时间跨度已是可以说非常短了。虽然这本书里也有穿插描述以前的事情,但仍是在以人

《钟鼓楼》读后感3000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lidaojuna2
  • 文件大小28 KB
  • 时间2019-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