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何仁富:生命教育与意义人生.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生命教育与意义人生——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现实依据和价值取向何仁富(浙江传媒学院生命教育研究所教授)从生命的角度透视,教育应该首先关怀人的生命,关注生命的价值和人性的完善。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帮助生命的正常发展并实现生命的意义。遗憾的是,高校至今仍缺乏对学生生命关怀的教育氛围,缺乏明晰的教会学生正确面对生命的教育。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高校的教育仍是以知识技能传授为主要取向,过多的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而学生的人格、人性、道德、意志、审美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都没能被放置于一个合理的地位,当他们的情感、心灵和个性被忽略时,他们对生命的漠视也就产生了。结果,一些大学生表现出冷漠、孤僻的情感特征,生命情感发育不足,在精神上无所寄托,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产生怀疑,陷入了深刻的精神迷惘和意义危机,无法领悟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处于深刻的和自然疏离、和社会疏离、和人自身疏离的困境焦虑中。因此,大学生自杀轻生、伤害他人的事件时有发生。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最近几年,随着国内几个省市中小学生命教育的推动,部分高校也开始了在大学推进生命教育。但是,在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目的、内容以及推进方式等诸多问题上,还众说纷纭。本文认为,大学生命教育的推进,首先必须明确大学生到底面临什么样的根本的生命困顿,并以此确立大学生命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否则,我们的生命教育就很难在已有的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甚至心理健康教育等与生命成长相关的教育内容外再“另起炉灶”。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一、大学生根本的生命困顿是“生命消费主义”和“意义虚无主义”任何一场大的社会转型都会带来对人们生存和生活信念、价值观、基本信仰体系等的巨大冲击,这种冲击是既有价值观和信仰体系的瓦解过程也是新的价值观和信仰体系的建构过程。问题在于,价值观和信仰体系这些给予人生意义支撑的东西,并不是可以像建造一幢大楼那样可以直接靠现实材料构建起来的,它需要新的探索、新的积累、新的思考、新的创造,这是一个缓慢而痛苦的过程。任何一种创造都是如此,精神性的创造更是如此。因此,在旧的价值观和信仰体系坍塌和新的价值观及信仰体系建构之间,必然会存在一个比较漫长的“精神空虚”或者“意义荒芜”的时期和状态。这就是哲学家和文学家们说的“虚无主义时期”或者“虚无主义状态”。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中国自七十年代末进入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对市场经济体制的摸索和改革开放的迅速发展,以及中国当代特殊的人口政策,中国人,尤其是新生代的中国人,已经进入了一种比较容易也比较实在的物质欲望满足的时代;与此同时,精神信仰上的多元化与无着落感,却在这种物欲不断得到增长性满足的同时得以彰显。于是乎,可消费的物质和对物质消费的需求,在一种相互促进和相互刺激的状况下共同疯狂成长,中国似乎进入了一个无边际的消费主义时代。消费,只有消费,似乎才能将新生代的中国人的生命落到实处。或者说,他们的生命似乎天生就是为着物质消费准备着的。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由于他们从小就在一个倒金字塔结构的家庭中被几代人毫无顾忌的拼命地填饱他们不断增大的胃,他们的经验和意识中,关于生命,就只是物质消费的各种样式了。当这些新生代的中国人进入需要他们自己为自己生命做主的时候,他们突然发现,他们除了会消费似乎什么也不会了。这就使得他们对待生命的一个本能的、本然的态度,

何仁富:生命教育与意义人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jianjian401
  • 文件大小32 KB
  • 时间2019-05-0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