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探究-物理论文初中物理教学探究 “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这是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的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只有通过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也才能使课堂教学走出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束缚,给课堂注入生命的活力。一、探究式教学首先要树立问题意识孔子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有思,无思则不能释疑。问题与疑问是探究式学习的起点,也是探究式学习的一个基本特征。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努力创设物理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物理问题情境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质疑的过程就是一个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点燃学生智慧火花的过程。物理问题来源于生活,学生在生活中见到过很多的物理现象,产生过强烈的好奇心,甚至对未知的世界充满着幻想。教师如能因势利导,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教“重力”一节,教师可提问:树上的苹果为什么总是往地面掉?人造卫星为什么总是绕着地球运转而不脱离轨道?这两种现象之间是否有什么共同的规律在起作用?这样提问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求知欲。通过这样的教学片段,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疑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启迪智慧、激发兴趣、主动参与的效果。在实施问题教学的课堂中,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交流合作和思维碰撞的过程,也就成为学生成长、教师提高、教学相长的过程,也就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角色由以往的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其发挥的主要作用是创设情境、激发志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接受的状态转变为提问质疑、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状态。随着问题教学法的实施,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知识能力和整体素质得到培养、发展和提高。这正是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该努力实践的。通过教师的精心引导和长期实践,以问题为载体,以思维发展为主线,在师生互动中定能把课堂推向高潮。二、探究式课堂教学具有思维开放特征探究式学习是通过发现问题,研究探索,从而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学习形式。探究式学习关注的不仅仅是问题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过程,关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和途径。因此,实施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具有思维开放特征,所有问题应启迪学生充分思考,必须给予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在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和设计实验方案的过程中,都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能力,如探究“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三、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要经过实践探索实践是物理探究式学习的灵魂。实施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加强实践探索活动,让学生围绕研究的问题,在实验、观察、阅读、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分析现象和数据等大量实践、探索活动中,丰富感性认识,提高实践能力。加强实践探索活动,首先要组织做好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 1、变教师演示为学生演示,激发学生探索热情。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的一种物理实验教学方式。传统的课堂教学,演示实验通常是教师演示学生看,但是很多实验学生根本看不清。不同程度的限制和阻碍了学生智能和潜能的发展,直接影响学生实验心理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变教师演示为学生演示,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2、搞好分组实验,培养
初中物理教学探究-物理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