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思品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1. 积极适应环境的变化与发展;
2. 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3. 了解教师的工作特点,增进与老师的感情;
4. 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能够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5. 正确对待学习上的变化,培养正确的学习观;
6. 认识到自己角色上的变化,由依赖逐步自立;
7. 珍惜当前,放眼未来生活,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
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设计意图在于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新环境、新同学与新班级,与同学友好相处,对新学校和新班级产生一定的归属感,同时对初中生活充满兴趣和向往,满怀信心地迎接初中生活。
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各方面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初中生在生理发育、心理发展尤其是智力发展等方面都将发生重大变化。能否尽快适应全新的初中生活,对于初中生各方面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初中阶段的教育不容忽视,当然,这一阶段的教育会有相当大的难度。
入学之初,是学生适应初中生活的关键时期。在这段时间里,学生适应得快与慢、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进入初中,也就意味着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环境:新的同学、新的老师、新的校园、新的学习任务……这一切都需要学生有个适应过程。同时,新环境也给学生一个“重新洗牌”的机会,每个学生都可以在新的起点上,重新选择,重新树立自己的形象。学校一定要抓住时机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在新环境中选定自己的位置,寻找发展的机会,充分利用学校所提供的各种有利条件,发展提高自己。
对于新的学校,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心态和感受,有的学生进入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好中学,当然高兴,学习劲头也足;有的学生无可奈何地进入了自己不喜欢的中学,心中不免有几分失落和懊恼。学校要抓住学生心理、思想复杂及彷徨的时期,深入学生生活,引导学生关注新环境、了解新环境、适应新环境,在新的学校努力学习,主动寻求发展机会,树立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全新自我形象。
教师要利用这个时期,花一些时间和精力,准确掌握学生的思想情况和心理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引导学生尽快消除相互之间的陌生感,建立融洽的同学关系,形成团结友爱的良好的班集体氛围。
教师要创造情境,主动接近学生,积极引导学生认识新老师,形成融洽的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了解新学校:了解新学校的教育教学条件,了解学校的社团组织,了解学校的办学思想,等等,引导学生关心学校的发展,为学校的建设出谋划策……
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学校的事务。
设计理念:
本单元从适应新环境的角度给学生比较全面的指导。初中阶段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一个崭新的转折点,也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新起点。教学设计要从适应新环境、适应新的学习生活两方面给学生以指导,引导他们把握新的学习机会,度过美好的初中生活。
教学分析:
基于以上理念,本单元从适应新环境的角度设计了几个方面的内容:适应环境的变化,认识新同学、新老师,熟悉新的学习任务,在新起点制定实现理想的计划等。
第一课“走进中学”意在引导学生产生认识新同学、新老师、新环境的愿望和共识。教科书从认识校园、跨越陌生感、建立新集体三个方面帮助学生进行尽快地适应中学生活。
第二课“昨天与今天”意在引导学生认识到从小学到初中的种种变化:从教师的教学方法到校规校纪等各方面,中学与小学相比都有着很大的不,同时,老师、父母、学校、社会期望和要求也高了,学生对自己的要求也高了。
所以,本课从认识学习变化、校规变化、个人角色变化三方面引导学生不断成长,适应新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通过认识自己角色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适应新的中学生活,一步步地由依赖走向自立。
第三课“新的起点”意在引导学生规划新的学习生活。新的学习任务、新的规则、新的角色,使学生站在了一个全新的起点上。学生必须确立新目标、制定新计划、开始新努力,珍惜当前的中学生活,放飞自己的理想,规划自己的人生,在新的起点上扬帆远航!
教学目标:
第一课走进中学
1. 熟悉新的校园环境;
2. 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培养热情、开朗的性格;
3. 了解教师的工作特点,增进与老师的感情。
第二课昨天与今天
1. 回顾体会自我成长,总结中小学学习方面的变化;
2. 学习校规校纪,学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3. 了解自己的角色变化,学会承担新的责任。
第三课新的起点
1. 学会确立新目标;
2. 学会制定新计划;
3. 懂得珍惜新的学习机会,实现自己制定的目标和计划。
关于“校园风景线”教学设计案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教师利用投影或黑板写出几个大字:亲爱的同学们,欢迎你们!
七年级思品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