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症背后:“尊严死”引发的是非争议-法律绝症背后:“尊严死”引发的是非争议 癌症晚期,回天无力。是想尽办法,不惜金钱不怕痛苦的化疗;还是放弃过度治疗,有尊严地离去?北京一家协会力求通过协议的方式,让人自己选择离开的方式,做到“尊严死”,这其中牵涉了文化、伦理、法律、医疗等太多问题。有人赞同有人反对,也有人充满顾虑,因为除了传统观念,“尊严死”并没有统一标准和法律保障……86岁老人身患绝症,痛苦中坚持一年最终离去何健(化名)是一名郑州市民。2012年夏,何健的父亲突发脑梗,送到医院后,才发现已错过了黄金抢救期。手术后,老人开始昏迷。医生说,这么大年纪,病人已不可能自己做主,很难再醒过来。何健兄妹4人,老父亲重病,在外地的两个妹妹也赶回了郑州,家庭会议上大家一致决定,不能放弃父亲,于是一支家庭护理队就此成立。从那以后,每天早上6点,何健就和弟弟赶到医院。当时的父亲,因为发烧,头上戴着冰帽,颅内插着引流管,两个鼻孔,一个插着鼻饲管,一个插着氧气管,为了排痰气管也被切开,下面还有导尿管。父亲每隔两个小时翻身,至少需要三个人配合,一个人要小心招呼各种管子,另外两人各管半身,喊着“一二三”同步搬动老人。此外,还要不时捶打老人逐渐僵硬的身体,防止因产生过多的痰而频繁为他雾吸,带来的小米粥、打的果汁,都要用纱布过滤好几遍,才能通过鼻饲管送到胃里……一直到晚上9点,两个妹妹来接班前,何健和弟弟几乎都没时间停下来喘口气。何健最小的妹妹也S6岁了,儿女有时来替换一下,但何健仍感觉体力越来越跟不上。老父亲的病情并没有因为后辈的坚持有所好转。长时间插着导尿管,老人的下体肿胀发炎,只能戴上尿不湿,拉尿都在床上;胳膊和腿上的血管已无法承受输进来的液体,医生决定在其胸部插管。插管时,家人被请到病房外等候。何健说,门外,他能清楚地听到父亲的叹息。兄妹们都说,所谓的叹息是何健的幻觉。但何健认为,如果父亲知道当时的状况,一定会让他们放弃。老父亲在新中国成立前毕业于河南大学,能说流利的英语,古文诗歌张口就来,注重仪表,即使在家头发也梳得一丝不乱,一直是儿孙辈崇拜的偶像。可是如今,病床上的老人没有任何意识,身体隐私对亲人来说毫无保留。人瘦得不成形并越来越萎缩,从气管处传出的嘶嘶声仿佛就是老人痛苦的呻吟……何健感慨万千说:老人一点尊严都没了,这真是生不如死啊!2013年过年时,何健曾经试探地提议,能否让老人早点解脱,但随即遭到妹妹们的反对。此后,他再也没有提起这个话题。何健认为,不能让兄妹们说闲话,更不能让兄妹们觉得他是个不孝子。就这样,4个家庭的成员心力交瘁,让86岁的老人在昏迷中延长了一年生命。2013年8月7日,何健为父亲按摩时,突然发现老人一直僵着的腿松弛下来,他赶紧喊来医生。医生随即宣布,老人的生命彻底止步。何健说,我们整整为父亲争取了一年时间,可是,争取来的似乎全是痛苦,父亲生前活得体面,却没能带着尊严离去。对于老人的辞世,何健私底下认为,父亲总算得到解脱。熟人都说,这一年,何健看起来老了10岁。而亲人因为护理、医疗费等问题产生的纷争,至今还没有解决。放弃为父过度治疗,医学博士的举措引争议医学博士陈作兵放弃救治父亲的事情,引发全国关注和讨论。今年42岁的陈作兵,1994年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现在是浙江医科大学一附院的急诊专家、医学博士。他长期从事急诊科和普内科、重症监护等学科的诊治
绝症背后: “尊严死”引发的是非争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