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草莓病虫害.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草莓褐色轮斑病草莓轮斑病又称草莓“V”型褐斑病,是各草莓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症状草莓轮斑病主要为害叶片、果梗、叶柄,匍匐茎和浆果也可染病。受害叶片最初出现红褐色小点,逐渐扩大呈圆形或近椭圆形斑块,中央呈褐色圆斑,圆斑外为紫褐色,最外缘为紫红色,病健交界明显,后期病斑上可形成褐色小点,多呈不规则轮状排列。几个病斑融合在一起时,可使组织叶片大片枯死。病斑在叶尖、叶脉发生时,常使叶组织呈“V”字形枯死。发生特点草莓轮斑病菌为半知菌亚门,球壳孢目,拟点属真菌。2草莓叶枯病又称紫斑病、焦斑病,我国发生比较普遍,是草莓叶部常见病害之一,有时发生危害相当严重。症状草莓叶枯病主要在春秋季节发病,侵害叶片、叶柄、果梗和花萼。叶片上产生紫褐色无光泽小斑点,以后扩大成直径3—4毫米的不规则形病斑,病斑中央与周缘颜色变化不大,病斑有沿叶脉分布的倾向,发病重时叶面布满病斑,后期全叶黄褐至暗褐色,直至枯死。在病斑枯死部分长出黑色小粒点,叶柄或果梗发病后,产生黑褐色稍凹陷的病斑,病部组织变脆而易折断。发生特点草莓叶枯病病原为凤梨草莓褐斑病菌3草莓褐斑病又称草莓假轮斑病,在草莓产区发生较为普遍,在有的草莓园危害相当严重,是草莓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此病主要为害幼嫩叶片,此外还可引起果柄褐腐,或侵害浆果。症状草莓褐斑病在嫩叶上病斑常从叶顶开始,沿中央主脉向叶基作“V”字形或“U”字形迅速发展,构成“V”形斑,故称“V”型褐斑病,病斑褐色,边缘浓褐色,病斑内可相间出现黄绿红褐色轮纹,最后病斑内全面密生黑褐色小粒(分生孢子堆)。在老叶上起初为紫褐色小斑,逐渐扩大呈褐色不规则形病斑,周围常呈暗绿或黄绿色。一般一个叶片只有1个大斑,严重时从叶顶伸达叶柄,乃至全叶枯死。本病还可侵害花和果实,可使花萼和花柄变褐死亡,浆果引起干性褐腐,病果坚硬,最后为菌丝所缠绕。发生特点病原菌为子囊菌亚门,日规壳属的草莓日规壳菌。4、草莓蛇眼病又称草莓白斑病、草莓叶斑病、草莓斑点病,我国各地发生普遍。主要为害叶片造成叶斑,大多发生在老叶上。叶柄、果梗、嫩茎和浆果及种子也可受害。症状草莓蛇眼病的叶上病斑初期为暗紫红色小斑点,随后扩大成2—5毫米大小的圆形病斑,边缘紫红色,中心部灰白色,略有细轮纹,酷似蛇眼,病斑上不形成小黑点。病斑发生多时,常融合成大型斑,直至叶片干枯死亡。病菌侵染浆果上的种子,单粒或连片侵害,被害种子边同周围果肉变成黑色,使之丧失商品价值。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多从下部老叶发病,逐渐向上发展。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出现许多大小不等的近圆形,紫红色小斑,以后中央转为灰白色至灰褐色,有时具有紫红色轮纹,湿度高时病斑表面产生白色粉状霉层。后期在病斑上出现许多小黑点,病叶坏死枯焦。5草莓白粉病主要发生在我国的北方草莓产区,是草莓种植区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尤其是在保护地栽培中发生严重。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迅速发展,泛滥成灾,损失严重。症状草莓白粉病主要侵害叶片、嫩尖、果实和果梗;叶柄和匍匐茎很少受害。叶发病初期在叶面长出薄薄的白色菌丝层,以后迅速扩展到全株,随着病情加重,叶缘逐渐向上卷起呈汤匙状,叶片上发生大小不等的暗色污斑和白色粉状物,后期呈红褐色病斑,叶缘萎缩、焦枯,蕾受害,幼果不能正常膨大,干枯。若后期受害,果面覆有一层白粉,果实停止肥大,失去光泽并硬化,着色缓慢并丧失商品价值,严重影响浆果质量。草莓白粉病

草莓病虫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yst8776
  • 文件大小430 KB
  • 时间2019-05-0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