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我的从教经历之二三事从教经历一: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刚踏上教师工作岗位第一年,学校安排了我教高一计算机专业班计算机基础这门课。在期中考试之前,由于学校的工作调动,我调到教高三级计算机的专业课了,没有继续教高一。在我上完那个班最后一节课后,班上有个成绩不错但比较内向的女生给我一张字条,内容大概是”老师,舍不得离开你,很喜欢你的教学。能否留下你的电话号码呢?”当时我在想,留个电话也没什么,也许学生没有习惯老师的突然离开,所以就给那学生留了电话。从那天开始,那位女生连续几个星期每天至少三个电话打给我。刚开始打来,我有接她电话,聊的内容说”我教得不错,希望我继续留下来教他们班”“她这个人很怕离别”“不舍得离开我”.当时就在想,也许是对于突然的离开还没有适应而已,毕竟16岁。和她聊了挺多的,但是她对于我的离开一直耿耿于怀。我告诉乐观地去面对人生的某些改变,要让自己坚强起来,让她自己慢慢学会离别。也鼓励她和我们班上的同学多交流多沟通。她当时也答应着说尝试着放下,多交朋友。接下来的日子,她不停给我打电话,发短信,彩信。当时觉得有些奇怪,但是我把这些行为归结到是一名学生对老师的喜欢。我把这些情况反映到他们班主任那里,也许是她需要长辈们多一些关心。后来班主任告诉我”不用太在意,这个学生没事的,她给我发了上千条短信,只是说说心里的苦闷而已”.听了班主任说了,我当时也没有继续太在意,后来学生给我打电话和发短信的,我没有回复了,原因是觉得要让她学着去放开,适应改变。大概过了一个星期,班主任告诉我,因为我没接电话,那个女生为了我哭了好几次,说我不回她电话,不理她。我当时懵了,因为我当时也明确告诉她,最近事情比较多,不可能跟她聊那么多,而且也鼓励她多找身边的同学朋友聊。我的处理手法让那个女生情绪不太稳定,我怕她走向极端。后来把事情反映到班主任和学校心理咨询室处,商讨如何去解决这个学生的问题。班主任了解到这个学生也许由于家里的大人不怎么关心她,她也只有是埋头读书,很想找到愿意听她心里话的长辈。班主任后来安排她做班上的生活委员,让她更好地融入到这个班级当中,也私下安排性格开朗、活泼的学生,多和她多一些接触,鼓励她多参加课外活动。同时也说服她去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和那边的老师说说自己的想法。前两次学生去到心理辅导室都一直是没说话,在那里颤抖着。后来她就慢慢放松,开始愿意和里面的辅导老师说自己的事情了。到学期末的时候,从班主任那边了解到,学生性格开朗了不少,不像以前郁郁寡欢了。 90后学生有他们的个性的特点,但我发现心理承受能力比我们所想的要脆弱。在我所接触的学生中,有些学生说她根本上不和家里人有交流,家长根本不懂他们,只会骂,他们在朋友中才能找到一些存在感。有些学生会用一些极端的方式来引起别人的注意。情绪容易波动,感情容易受伤害。各种各样的想法都有。拥有健康的心理是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的重要保证。学校德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良好性格的特征、积极生活的态度以及正确的思维方式是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内容。我们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使其各项心理功能都得到充分发挥,即能很好的适应社会生活环境,又能充分利用开发各种社会资源,使自已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并能在自主性的活动中充分满足自己的各种心理需求。相反,如果
记我的从教经历之二三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