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概论论文——《洛神赋图》赏析学院:音乐学院班级:音乐学0811班学号:20姓名:Apple意在笔先画尽意远意在笔先,画尽意远——《洛神赋图》赏析【摘要】:魏晋南北朝时期,民间美术兴盛。顾恺之,是东晋时期杰出的画家、美术理论家;字长康,小字虎头,江苏无锡人。《洛神赋图》则是东晋画家顾恺之的著名作品之一。《洛神赋图》,是顾恺之以绘画的方式再现了曹植的文学作品《洛神赋》,《洛神赋图》采用了连续多幅画面的手法表现一个完整情节,从中,可以了解魏晋时期卷轴画的许多特点。【关键词】:魏晋《洛神赋图》简介赏析【正文】:一、作者简介顾恺之(346年—407年),为东晋大画家和美术理论家,出身官僚贵族,为江苏省无锡人。自幼多才多艺,尤其精于绘画。对于肖像、历史人物、道释、禽兽、山水等尤为擅长以“画绝、才绝、痴绝”而驰名于世。他总结了汉魏以来民间绘画和士大夫画的经验,把传统绘画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他的画往往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非常耐人寻味。顾恺之所作人物画,善于用淡墨晕染增强质感,运用“铁线描”勾勒出劲挺有力的细线,人物五官描写细致入微,动态处理自然大方。并以人物面部的复杂表情,来隐现其内心的丰富情感;衣服线条流畅而飘逸,优美生动,充满艺术魅力。他的笔迹紧劲连绵,尤如春蚕吐丝,又如轻云浮空、流水行地。其着色则以浓色稍加点缀,不求藻饰。南朝陆探微、唐代吴道子等皆临摹过他的画迹。他的绘画作品与绘画实际对传统绘画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现今传世的顾恺之作品摹本有歌颂曹植与甄氏爱情的《洛神赋图》,就是他的杰作之一,我们如今看到的虽然是摹本,但基本上反映了他的艺术相貌。二、作品简介【称号】晋顾恺之《洛神赋图》【类别】中国古画【年代】宋代摹本【文物原属】故宫旧藏,原属圆明园珍品【文物现状】这幅画如今有四个摹本,分别藏于辽宁省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美国弗利尔艺术博物馆等处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原《洛神赋图》卷,东晋出名画家顾恺之绘制(宋摹),绢本,设色,,、作品的创作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学校教育打破了汉代儒学独尊的教育体制,管理也逐渐多元化。美术教育也通过官学教育体制和私学教育得以继承和发扬,继鸿都门学之后的又一专业艺术教育机构麟趾学,且迎来了中国美术理论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潮。在中国绘画史上,魏晋南北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全国长期战乱,南北对峙,朝代频频更迭,却使当时的学术思想格外活跃,并促进了艺术的发展。这一时期的石窟壁画、墓室壁画、石刻、砖刻以及漆画等都已蔚然可观,出现了开宗立派的专业画家、书法家,而且,作为奠立中国绘画理论基础的"传神传"、"六法论"也在这一时期提出。 总的来说魏晋南北朝继承和发扬了汉代绘画艺术,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出现了专业画家,绘画创作呈现繁荣的景象,一时人才辈出。民间美术活动兴盛,创作技巧不断提高,同时与西方交往的扩大促进了中原文化与少数民族和国外的交流,更丰富了传统的表现技法,孕育着唐代绘画新面貌的产生。《洛神赋图》其属于密体画派。以区别于南朝梁张僧繇和唐代吴道子的“疏体”。其笔迹周密,紧劲连绵,笔法如春蚕吐丝,轻盈流畅,遒劲爽利,又称为“铁线描”。四、作品的解读和评论首先,以绘画的方式再现一个纯文学作品,或者说,根据文学作品进行绘画上的再创造,在现存古代作品中,《洛神赋图》是最早的。《洛神赋图》,取材于三国曹植的
艺术学概论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