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17年江西近期申论热点.doc


文档分类:资格/认证考试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2017年江西近期申论热点一、“治霾不过度承诺”是务实之举背景链接2017年3月6日,北京代表团的开放团组活动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长蔡奇就大气污染治理问题表示:目前北京就剩下两家水泥厂,这个水泥厂现在也是严格限产。我为什么说这些这么具体,现在治霾你不这么具体抓不行。既不回避问题,也不过度承诺。[综合分析]所谓不过度承诺,就是指不“超前”承诺,不应允一些本来就办不到、不符合客观实际的事。“超前”承诺在市场领域早已有之。比如有些商家为吸引顾客的青睐和信任,往往夸大商品品质和售后服务期限,违背了不过度承诺的原则。在治霾上,政府作为治理者、服务者,不向被服务者的民众做过度承诺,很有必要。在现代治理体系中,行政长官就公共议题表态,在表达上确实可以有个人风格,但在具体内容上,特别是对事件的“定性”上,却要严格遵循既有的治理规划和自己的职权边界,而不能只顾着拣好听的话,向民众随意画饼。参考对策应采取以下措施:作为领导干部,要把务实作为一种风尚来提倡,作为一种精神来树立,作为一种习惯来坚持,坚决摒弃一切背离人民利益的“作秀”之举,时时想着群众疾苦,刻刻念着百姓期盼,脚踏实地把群众的小事办妥、好事办实、实事办好,用良好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科学的态度是务实地按照既定的治理规划和时间表,扎实推进。而政府的承诺是否过度,本身并无确切的硬标准,关键还是要落实到“责任政府”的实质上来,做到有承诺必定有跟进,有跟进必定有责任。承诺落空了,就应当有人负责。如此一来,自然可以戒过度承诺之弊。二、职业访民2015年6月,公安机关破获一个以“上访”“维权”为名,行制造影响、施压有关部门从而谋取私利之实的有组织犯罪团伙。这个团伙以“访民经纪人”和个别“维权律师”为纽带,活跃于各个热点事件。这种“谋利型上访”现象让很多人大跌眼镜,但实际上却甚为普遍。2015年6月15日,潍坊市中院门前上演的一出逼真的“滑稽戏”给公众的第一印象肯定是,这又是一起政府干预司法的案例。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却是一出为贪官伸冤的闹剧。更可气的是,事件的策划、组织、参与者全都是“职业访民”。[综合分析]“谋利型上访”的职业化、产业化得益于背后的利益链,这一链条的形成源自多重因素。一方面,绝大多数上访诉求都与经济利益有关,地方政府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对信访人进行经济补偿本属正常。但一些上访者误以为是因上访而非他们本来就符合政策要求而获得了政府照顾。这种误解在某种程度上对谋利型上访者形成了鼓励,加速了这一利益链的成型。职业上访者因为具有丰富的上访经验,熟悉上访业务,也善于与地方政府打交道,并能选择合适时间和方式施压,较为容易获得政府补偿。一旦从政府手中获取经济利益,职业上访者就可以与利益诉求方进行利益分配。另一方面,社会上的不同利益主体是这一利益链不断膨胀的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逐渐形成不同利益主体,这在客观上使社会矛盾的呈现更加多元化,也加重了政府治理责任。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很容易转移到地方政府身上,并要求“政府兜底”。[危害]“谋利型上访”利益链的存在既不合理也不合法,已经成为当前基层治理的毒瘤。首先,它扰乱了社会秩序。其次,它侵蚀了基层治理正当性,“谋利型上访”利益链让国家政策目标错位,基层政府疲于应付,基层公共服务质量下降。再次,它影响了社会公平正义观。谋利型利益链中的各利益主体

2017年江西近期申论热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435638
  • 文件大小39 KB
  • 时间2019-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