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政府预算
本章主要内容
国家预算的概念及分类
国家预算的原则
国家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决算
预算外资金
关于国家预算的几个概念
概念:国家预算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分类:
单式预算、复式预算
零基预算、增量预算
项目预算、行动预算、绩效预算
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
(一)单式预算
单式预算制是将政府的全部财政收支汇编在一个统一的预算表之中。
其优点是:
能从整体上反映年度内政府财政收支情况,便于了解政府财政的全貌;
完整性强,体现国库统一和会计统一的原则要求;
便于立法机关的审议批准和社会公众对财政预算的了解。
复式预算
复式预算是把预算年度内的全部财政收支,按收入来源和支出性质不同,分别编成两个或两上以上的预算。通常包括经常预算和资本预算。
复式预算制的优点有:
有利于优先保证国家经常性支出的需要,处理好积累消费的关系。
有利于加强预算管理和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有利于控制投资规模,实现宏观调控。
有利于发挥国家财政信用的积极作用。
复式预算的主要缺点是:
把政府预算划分为不同的子预算,会给预算编制带来一些困难。
我国复式预算于1992年试行,1994年正式实行;
写入预算法()。
国家双重身份,双重职能,作为反映政府职能的国家预算理应按政府的不同职能分别编列预算。
有利于按科学的顺序安排经常性支出和建设性支出,处理好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有利于加强预算管理监督,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有利于控制基本建设投资规模,实现宏观调控。
有利于发挥财政信用的积极作用。
我国复式预算组成(示意)
经常性预算
收入
支出
国防行政
事业费
非生产基建
抚恤救济
各项税收(除专门用于建设的几种税)
余额
建设性预算
收入
支出
生产性基建
挖潜改造
支援农业
还本付息
经常预算的结余
专门用于建设的税收
余额
财政预算的产生和发展
现代财政预算(budget)制度最早出现于英国。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是财政预算产生的社会经济条件,也是财政预算产生的根本原因。
加强财政管理是财政预算产生的另一个动因。
财政活动的货币化,也是财政预算产生的必要条件。
国家预算的原则
。(包括全部财政收支)
。(统一的预算科目、统一口径、
程序计算填列)
。(预算收支起讫的有效期限,政府必须按
法定预算年度编制预算。有历年制和跨
年制两种)
。(依据充分、资料确实、不得假定或估算)
。(预算及执行情况,必须采用一定的形式
公诸于众,并置于民众的监督之下。)
国家预算组成
国家预算
中央预算
地方预算
县(不设区的市、自治县、市辖区)
省、自治区、直辖市
设区的市(自治州)
乡(民族乡、镇)
我国预算的构成遵循:一级政权一级预算的原则
国家预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