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诗说:1、出自于《国语·周语上》2、一种关于《诗经》收集的说法;3、“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采诗说:删诗说:1、由司马迁提出的《诗经》形成的说法;2、司马迁说在孔子时有3000多首诗,孔子选出合乎礼仪的305首组成《诗经》;3、这个说法不准确;吴越春秋:1、东汉末年的一部杂史;2、作者是越晔;3、写春秋末年吴、越争霸的历史;古文运动:1、中唐时期发起的一起由骈体一以散体的文体与文风的革新运动;2、主张“主以明道”3、主要作家有韩愈和柳宗元;九歌的艺术特色:1、寄托屈原的身世之感和规讽之意;2、神灵的价格化;3、具有奇特瑰丽,色彩斑澜的艺术境界;冯谖客孟尝君【题解】本文记述我国四大公子之一孟尝君门下一个食客冯谖的故事。冯谖通过收债“市义“、游说诸侯和立宗庙于薛三件事,表现了他的卓越才能,也从而巩固了孟尝君的地位。文中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补充注释】自存:指养活自己。食之:给他吃,食音si。揭其剑:揭,高举,成语有“揭竿而起”。孟尝君客我:孟尝君以我为客。客:名词的意动用法。于是孟尝君不复歌:从此孟尝君不再唱歌。于是:从此,两个词。怪之:以之为怪,形容词的意义动用法。先生不羞:先生不以之为羞,“羞”后省略“之”,形容词意动。欲为收责于薛:“为”后面省略宾语“我”。辞曰:辞,告别。以何市而反:“以”后面省略宾语“债款”。视吾家所寡有者:看我家缺少的东西,意为看我家里缺少什么就买什么。诸民当偿者:应当偿还债的老百姓。定语后置。窃以为君市义:“以”后面省略宾语“之”。顾谓冯谖:回头对冯谖说。顾:回头看,本义。高枕:形容词使动。“孟尝君为相”句:此句用判断句的形式表示因果关系的内容。赵威后问齐使【题解】本文通过赵威后与齐使的对话,反映了她的民本思想,同时也表现了她的政治主张。【补充注释】趋登:快步登上。上古臣见君,礼节上应快步走,故触龙脚上有毛病,见赵太后时也要装出“趋”的姿势(徐趋)。登:古人喝酒,一般在高处。《诗幽风七月》:“跻彼公堂,称彼兕觥。”是其为人:这个人他的为人。振困穷:救济困穷的人。振:即后来的“赈”,如“赈灾”。是助王息其民者也:这是帮助他的君王蕃殖老百姓的人啊。息:繁衍,增长。如神话传说中就有“息壤”。胡为:与下文的“何为”同义,为的是避免呆板。鲁仲连义不帝秦【题解】战国末,秦日盖强大,出兵围赵,魏派辛垣衍尊秦为帝。而齐国游士鲁仲连却挺身而出,反对妥协投降,和辛垣衍进行了单刀直入、针锋相对的斗争。文中生动地表现了鲁仲连反对投降的正确立场和功成不居的高贵品德,也刻画了原君和企图名利、毫无政治主见的辛垣衍。鲁仲连的议论,具有远见卓识,分析利害入情入理,又善于运用历史事实与生动的比喻,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义不帝秦:根据正义不尊秦为帝。义:名词作状语,今成语“义不容辞”的“义”作用同。帝:名词的使动用法。下面第二、三段就说是“尊秦为帝。”【补充注释】间入:偷偷进入。间,音jiàn。按“间”原写作“閒”,本义为门中见月,此为引申义。因平原君谓赵王曰:通过平原君对赵王说。因:介词,通过。争强为帝:按战国以前,夏、商、周的君王一般称“王”,《说文》:“王,一贯三为王。”王本是至尊之称,但春秋后,楚、吴、越各国也自称王,战国时各大国国君都先后称王。因各国都称王,于是有些强国为了表示与其他“王”不
古代汉语笔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