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中小学网络课程开发与应用研究——初中语文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四课
临朐县寺头初级中学刘元华聂继莲刘玉华郭宏伟宋志平
一、教学分析:
课程目标依据:新课标下的语文要“注重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阅读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在语文实践中实现与文本的对话。语文教学致力于“以人为本”,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契机,在优秀的文化熏陶中促进学生和谐发展,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为此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兴趣中自主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教材内容分析:
金波的《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是初中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四课。本文是一则童话:文章主要讲述一个盲孩子在他的影子及萤火虫们的帮助下获得光明,而他的影子因帮助盲孩子也获得重生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爱”的歌颂和赞美。文章想象丰富奇特,引人遐想。通过学习本文,学生较深刻地理解到爱能带来光明,爱能呵护人成长,爱是人类前进的不竭动力,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使他们的感情得到升华。
3 .学情分析:
初一的孩子正处在成长阶段,与文中的盲孩子年龄相仿,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关爱可以获得重生的理念,对学生的人生观培养有很大的借鉴指导意义。
阅读童话时,在内容把握上应该是不会有问题的。因为在小学的六年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童话素材,但对这种体裁的把握有待于教师的点拨引导,使之与神话做一些区别。
学生在学习中若以课本剧形式或分角色朗读来解读文本,都会营造活泼而开放的语文课堂。让他们在动脑、动口、动笔的过程中获得能力的培养和美的熏陶。这也是本课的情感价值观的体现!
4. 评价分析:
近三年的中考对记叙类文体考察的要求如下:①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与中心思想。②根据要求从文中提取信息。③结合语境理解词语与句子的含义及作用。④分析作品的表达技巧,体会、赏析文章生动形象优美的语言。⑤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与情感体验,就文中的某一方面内容做出评价。2013年潍坊中考《秋韵》,19小题第2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20小题第6段的景物描写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选择一种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21小题作者要寻找的“秋韵”具有怎样的内涵?请结合全文进行其分析。(4分)2012年潍坊中考语文《角落里的阳光》17小题第②段说:“这个狡猾的比尔,他是想在同伴和家人面前炫耀吧?”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18小题请从描写手法和表达效果两个方面赏析文中第③段画线的句子。(3分)“比尔双手叉腰,眼睛闪闪发光。
”其中都“有结合语境理解词语与句子的含义及作用”的题型。理解作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结合具体语境,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描写和修辞及表现手法的作用,紧扣立意与主题,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从以上考点可以看出记叙文阅读从内容分析、句子或段落的作用、语句的赏析等方面出题。因此在设计教学评价时,可从诵读、词语积累、词句赏析、思想内容、写作技巧、拓展迁移等方面进行教学评价设计。同时注重以读促写,运用多种修辞格及描写方法,多角度进行画面描绘,写作中要求紧扣主题,认清文体,语言流畅,情感真诚,书写规范认真。
二、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作者及童话的特点,积累词汇。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析文章精美的语言和意境。
③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①以阅读为载体,走进文本,整体把握文章的大意。
②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运用批注的方法,品析文中精美的语言。
③以读促写,把握主旨,体味文中浓浓的爱意。
情感态度价值观:
多角度理解文章主旨,在语文阅读写作活动中,培养学生博爱的思想情感
。
2. 教学重难点:
(1)品析文章优美的语言和意境,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
(2)盲孩子及他的影子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策略分析
:朗读法、问题引导法、资料助读法、讨论法。
:采用“读——说——析——悟——写”五步阅读写作法,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进行自主学习,能够会读、会说;借助资料,利用网络资源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由浅入深地理解文本,并能够表达自己的感悟。
四、教学准备
随着教育教学资源的丰富,我校每个班级都安上了多媒体,加入了教育区域网,实现了“班班通”,学生在班级内就能够上网查阅资料,因此在学和教中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优势,让学生上网查阅有关童话及金波的资料及预习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教师精心设计课件,利用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学设计新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