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稻田养蟹技术.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稻田养蟹技术
河蟹是特种水产养殖中的一个珍品,养殖河蟹能充分利用各类水域资源,且具有投资少、见效快、不毁田、无污染、千家万户都能养等优势。稻田养蟹能充分利用和发挥稻田的特点,节水节地进行水产养殖,不仅提高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而且还稳定了水稻产量,增加了养殖河蟹收入。为了推广稻田养蟹,2005年在福建省政和县星溪、石屯两乡镇分别选择1000亩稻田进行河蟹放养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试验目的
以县畜牧水产局的东和蟹业有限公司基地为主,开展稻田养蟹,成功地利用稻蟹共生互利关系,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在"稻蟹共生体系"中有效地减轻了水稻病虫害的发生率,减少了农药、化肥用量,并通过河蟹的活动,觅食杂草,松动土壤,增加土壤透气性,从而达到改善天然环境、增加土壤肥力、减少田问污染和产品污染的良性生态农业。
二、稻田选择
各选择石屯镇、星溪乡适合养蟹的稻田1000亩,要求为排灌方便、水源丰富、阳光充足、交通方便、平坦连片、稻产稳定、无污染、水质清、耐肥力强的优质稻田。
三、主要技术措施
,挖出的泥土做田埂,,,大块田地中间还应挖"十"或"井"字形水沟。进、排水口可用水泥管或塑料管,管口用尼龙筛绢包扎,防止有害杂质进入池中及河蟹逃跑。田埂四周用水泥瓦、石棉瓦或塑料薄膜做成50cm高的防逃墙。养蟹稻田建好后进行消毒,2月底前用生石灰100kg/亩化浆全池均匀泼洒,经10天毒性消失后在池中深水沟种植适量的轮叶黑藻、苦草,以保证池中水沟水草覆盖率达30%左右,满足河蟹生长发育的环境需求,然后即可投苗入田。
~4月投苗为宜,此时稻田已耕种,有利于河蟹适应环境,可避免耕地时损害苗种,提高蟹种的成活率。最适的苗种规格为80只/kg~120只/kg,放养密度为500只/亩~600只/亩,每块田放养规格尽量一致的苗种,以利于河蟹群体蜕壳同步,便于管理和投喂。放养的方法是:本地饲养的蟹苗运到后,稍做停留即可投放稻田外地购进的苗种运到后,先适应3分钟~6分钟,然后放到池中浸泡1分钟~2分钟,再取出放置3分钟~5分钟,反复2次~3次,方可把蟹苗分散投入稻田,使蟹苗适应水环境。
、不易倒伏、产量高、病害少的单季稻种。追肥要做到"少量多次",禁止施用氨水和碳氨。水稻发生病害时,药物要喷施在叶面上,用药后要及时换水。施肥与施药都要避开河蟹蜕壳的高峰期。
。河蟹是杂食性动物,饲料品种有小杂鱼、小麦、大米、玉米、西瓜皮、水花生、浮萍、豆饼、麸皮、动物下脚料等。1年中河蟹根据自己生长发育规律和不同季节摄食不同的饲料,因此,合理投喂是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做到四看(看季节、看天气、看水色、看摄食活动)。同时,投喂量还应根据田中蟹苗的放养量、增长速度和摄食情况而定,以及通过每天的巡塘检查及时调整投喂饲料的数量和品种,做到"两头精、中间青"。蟹苗入田后即可投喂饲料,投喂也要做到定时、定点、定质、定量,一般投喂在傍晚进行,蜕壳期间早晨8时~9时可适当增加投喂1次(投喂量为当天总投喂量的20%)。饲料投放在环形沟草丛中,做到多点固定均匀投喂。
,它关系到水

稻田养蟹技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紫岑旖旎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3-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