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EHF)肾综合征出血热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 HFRS)
一、概述
属病毒性出血热中的肾综合征出血热.
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自然疫源性疾病.
本病主要传染源是老鼠.
分布于亚、欧、非洲和美洲32个国家和地区.
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均有病例报告,发病数占世界总发病人数的90%以上.
主要临床表现: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衰.
属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属.
负性单链RNA病毒,圆形或卵圆形,双层包膜.
基因RNA可分为大、中、小三个片段
L基因编码:多聚酶
M基因编码:膜蛋白
中和抗原----使宿主产生中和抗体,具有保护作用。
血凝抗原---具有血凝活性,能产生依赖性细胞融合,有利于病毒粘附于感染宿主的细胞表面,使病毒脱衣壳进入胞浆。
S基因编码:核衣壳蛋白(NP),含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和稳定的抗原决定簇,宿主感染后核蛋白抗体出现早,有利于早期诊断。
二、病原学
汉坦病毒至少可分为20个以上的血清型,前4型经WHO认定:
1 型汉滩病毒(Hantann Virus) —野鼠型
2 型汉城病毒(Seoul Virus) —家鼠型
3 型普马拉病毒(Puumala Virus ) —棕背鼠型
4 型希望山病毒(Prospect Hill Virus) —田鼠型
我国流行的主要是1型和2型,前者毒力强,感染后病情重。
抵抗力:EHFV对乙醚、氯仿和去氧胆酸盐敏感,不耐热、不耐酸,37℃,56℃ 30分钟或100℃ 1分钟可灭活,对紫外线、酒精、碘酒敏感。
三、流行病学与预防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53种脊椎动物呼吸道(吸入气溶胶) 普遍易感
黑线姬鼠(农村) 消化道(食物) 以男性青壮年农民、工人多
大林姬鼠(林区) 接触(鼠咬伤等) (%-%)
褐家鼠(城市) 母婴(胎盘) 感染后获得终身免疫
猫、狗、猪、兔虫媒(革螨、恙螨)
人(次要)
预防:防鼠灭鼠加强食品卫生,防止双价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
被鼠咬伤,野外工作
者穿“五紧服”,防
螨灭螨
流行特征:
地区性:主要分布于亚洲,我国是重疫区,其次为欧洲和非洲
季节性、周期性:
黑线姬鼠大林姬鼠褐家鼠
分布农区林区市区
季节冬(11-1)初夏(5-7) 夏季 3-5月
周期数年一次大流行不明显不明显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护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