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中的聊城方言例释-汉语言文学元曲中的聊城方言例释 杨希英摘要:通过对元曲的初步研究,确定仍在山东聊城方言中使用的元曲词语,解释其含义,并且举聊城方言的例子为证,为聊城方言的深入研究做一些基础的工作。关键词 :戏剧元曲聊城方言古代一、引言戏剧是中国中古时代文学样式的代表,萌于唐宋,兴盛于元代。它根植于民间,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为百姓所喜闻乐见。它的语言丰富多彩,忠实地反映了当时的口语面貌。但是由于它不被当时的正统文人重视,对它的研究较少。本文把元曲与聊城方言结合起来进行思考研究。语言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消亡而消亡。元代早已灭亡,元曲也已经成为历史,但是元曲中使用过的词语并没有完全消失,有不少词语仍然保留在现代汉语方言中,它们的词义、词性都没有变化,这反映了语言的继承性和稳固性。把这些词语找出来,并加以归纳研究,对方言词的来源、变化轨迹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所依据的元曲,以元代杂剧为主,偶有元散套、小令。先找出它的出处、释义,然后以今天的聊城方言的用例互相印证。需要指出的是,本文中所列出的某些聊城方言词在山东其它地区也流行。二、《墙头马上》四[醉春风]白:“这个汉子不达时务,你这里立地,我家去也。”《合汗衫》一[混江龍]白:“兀那汉子,你那里人氏?姓甚名谁?因什么倒在这大雪里?你说一遍,老夫是听咱。”汉子:成年男子之谓。聊城方言与元曲同。如:(1)这是谁家的汉子?在这里割麦子。《双赴梦》三[耍孩儿]:“直取了汗上才还国,不杀了贼臣不讲和。若是都拿了,好生的将护,省可里拖磨。”《单刀会》四[搅筝琶]:“好生的送我到船上者,我和你慢慢的相别。”好生:好好的。聊城方言与元曲同。如:(2)你好生照看你妹妹。《范张鸡黍》三[后庭花]:“可惜耗散了风云气,沉埋了经济手。”《儿女团圆》二[南吕一枝花]:“这些时典卖了我些南亩田,耗散了中庭麦。”耗散:耗损、耗费。聊城方言与元曲同。如:(3)快把这些东西都包起来,免得耗散了。《东坡梦》一[后庭花]:“多谢学士,师父合气了。那学士老爷说道:有酒有肉我便吃,无酒无肉我回舟中去也。”《潇湘雨》四[笑和尚]白:“怎么我这眼连跳又跳的?想是老夫人又来合气了。”合气:斗气、惹气。聊城方言与元曲同。如:(4)自己玩自己的,不要跟他合气。《冤家债主》一[仙吕点将唇]:“浊骨凡胎,递生人海,三十载,也是我缘分合该。”《飞刀对箭》四、白:“你赖他的功劳,本合该斩首,饶你顶上一刀。”合该:应该,理应如此。聊城方言与元曲同。如:(5)这也合该那家伙倒霉。《黄粱梦》一[后庭花]白:“我十年苦志,一举成名,是荷包里东西。”《举案齐眉》一[胜葫芦]白:“这马舍得官,是他荷包儿盛着的。”荷包:随身携带的小口袋,也可以指缝在身上的小口袋。聊城方言与元曲同。如:(6)他荷包里装的全是钱。《荐福碑》一[鹊踏枝]:“我左右来无一个去处,天也!则索黑阁落里韫匣藏诸。”《西厢记》二本三折[乔牌儿]:“老夫转关儿没定夺,哑谜儿怎猜破,黑阁落甜话将人和,请将来着人不快活。”黑阁落:房屋等角落的黑暗处。聊城方言与元曲同。如:(7)你看,那间房子黑阁落里有什么?现在多写作“旮旯”,意思完全相同。《金线池》三[普天乐]:“说什么人欢庆,引得些鸳鸯儿交头和鸣;忽的见
元曲中的聊城方言例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