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018年8月)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学校教育面临着新的变革,为了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求得更好的发展,立足于创建学校品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更好地服务于社会,进一步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加快学校自主发展步伐,促进学校持续、和谐、健康、稳定地发展。特制定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 一、背景分析 (一)学校概况冷水滩区通化街小学位于冷水滩城区中心,与永州老火车站、汽车站毗邻。交通十分便捷,。现有在职教职工56人,中学高级教师2人,小学高级教师25人。1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197人。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时时心系学生,事事以人为本,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本着“文明团结、博学进取、勤学苦练、求实创新”的宗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开展以“新课改”为重点的教研教改,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各项工作成绩显著。学校教师参加教育教学论文评比获国家级奖10人次,省级奖48人次,市区级奖280人次。课堂教学竞赛获省、市、区级奖36人次。学校曾多次被评为湖南省“优秀少先队集体”、区“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综治维稳先进单位”“先进党支部”“平安校园先进单位”“文明卫生先进单位”“关心下一代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由于我校前身是一建公司子弟学校,校舍大多是六七十年代建成的,已严重老化,规划中的银象路将从我校校园中穿过。区委、区政府研究决定在珍珠路第二公共汽车公司宿舍附近选址异地新建通化街小学。学校选址于2010年10月24日在市规划建设局第51次初审小组会议上通过,并经市政府主管领导批准,报市规划委员会审批。,按42个教学班,1890名学生的规模设置,规划总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预算总投资3000余万元,预计2015年8月建成并招生开学。异地新建后的通化街小学将成为我区高标准的完全小学。(二)发展优势学校经过长期艰苦的发展,已初步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但因学校硬件及校园、校舍面积的有限制约一直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1、在新课改背景下,“团结、合作、和谐、发展”已在学校教职工中形成共识,“学校在和谐中发展,教师在协作中进步,学生在快乐中成长”全面推进了素质教育。2、积极开展学校制度建设、校本课程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及校本行动研究。教育科研促进了教师的教学研究与实践。“科研兴教、科研强校”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凸显了学校特色,提升了学校核心竞争力; 3、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常规化管理逐步走向过程化、具体化,校本研究走向正规化,教科研活动有机结合、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效果显著,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学质量稳步上升。 4、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已经形成。几年来,努力实现“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承诺,着力打造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广大教师积极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形成了我校教师独特的教风,从而提高了学校办学效益和质量。 5、课改实验加快了师资队伍建设的进程。课改,既使教师转变了教育理念,又为教师提供了专业发展的平台。广大教师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并通过参加校本培训、校本研修、区市级以上教研活动和各种教学比赛,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课堂教学水平。在近两年区级以上教研教改、优质课评比中,涌现了一批发展势头良好的年轻教师。(三)面临问题通过对以往工作的总结,确认了学校发展中蕴藏的潜在优势,但是我们不能因此无视教育发展中还存在的种种问题。通过与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人士的访谈、书面调查,我们发现以下一些问题值得反思。1、丰厚的校园文化尚未形成,品牌概念意识不强。近些年来,在经历了对硬件设施与升学率的绝对追求后,学校的发展开始由粗放型发展向提升内涵型转变,这种转变要求我们立足于学校传统,高瞻远瞩把握未来,分析学校自身优势与不足,形成学校的个性化,打造学校品牌。学校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意识不强。在学校发展中,形成了学生乐学、教师敬业的优良传统,学校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但没有充分发扬、利用,缺乏对文化积淀整合的创新意识。因此,学校没能够在充分把握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丰富的校园文化。2、学校质量内涵的个性不鲜明 质量内涵应当由学校结合当地社区需要、经济发展需要、学生实际现状与发展需要而提出,并不断改进,最终形成富有学校个性化特色。教育方针是国家对办学质量、办学方向等宏观层面的基本要求,它没有必要对学校的质量内涵做出详尽的规定。在以往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学校缺少这一方面的理性思考。 3、教育改革过程中学校引领作用的发挥不充分。 教育改革以来,学校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改革模式,积累办学经验,形成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但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学校并没有充分发挥深入研究探索、实验的功能,改革基本上是一种被动行为。实践证明,变革的实践产生新的理念,
学校发展中长期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