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发展基础“十一五”时期是我县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五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各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重大成就。这五年,是济阳有史以来发展最快、变化最大、人民群众获得实惠最多的五年。五年的发展,我县经济和社会跃上了新的历史平台,迈上了新的起点。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显著提升。预计2010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181亿元,年均增长18%,完成计划的10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33000元,折合5000美元;,年均增长22%,完成计划的108%;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45亿元,年均增长26%,完成计划的10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618元,年均增长13%,完成计划的10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660元,年均增长14%,完成计划的114%。“十一五”规划各项主要指标均超额完成。农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不断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制定实施了“四个一”农民收入倍增计划,“三农”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一是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县标准化种植基地面积达到40万亩,2010年粮食总产达到52万吨,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5个、绿色食品18个、有机食品2个、全省著名商标4个,大棚总数达到10万个,“徒河黑猪”等3个农产品品牌成功注册地理标志。先后荣获“全国无公害农产品标志推广监管示范县”、“农业部首批蔬菜标准园创建示范县”等称号。奶牛存栏量达2万头,奶牛规模养殖场20处,规模饲养率达80%以上,润达奶牛养殖小区被评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二是农业投入进一步加大。先后申请农村饮水安全、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等中央扩大内需农业农村项目14个。争取农机补贴资金3302万元,受益农户3000余户,农机装备水平显著提升,综合农机化水平达到86%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三是农业产业化链条不断延伸。全县建成产地专业批发市场14处,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6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10家,。四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新建改建农村公路582公里,建成太平、崔寨、曲堤等5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全县自来水通村率达到99%,入户率达到82%。,新建、改造渠系建筑物366座,被评为“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县”。全部完成全县9处敬老院的建设任务,均达到省一级敬老院标准,被评为“全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先进单位”。工业规模进一步壮大,实力不断增强。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制定实施了工业经济三年翻番计划,加速推进产业集聚和骨干膨胀,工业经济实现快速发展。预计2010年全县工业完成增加值9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60亿元,实现利税42亿元,分别年均增长21%、26%和2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87家,比2005年底净增145家,是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增加个数最多的县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实现8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6%。节能减排成效显著,万元GDP能耗和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分别下降22%、%和20%。济北经济开发区作为全县工业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已初步形成了食品饮料、机械装备、电子信息、纺织服装四大主导产业,目前区内企业达38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93家,完成工业增加值34亿元,实现利税15亿元。五年来通过加强软硬环境建设,在全省145个省级开发区中综合排名大幅前移,由“十一五”初的27位前移到2009年的18位,2010年成功入选山东最佳投资园区。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全县经济工作的生命线,调整招商策略,加大工作力度,实现了从“引资”向“选资”的转变,招商引资和外经外贸工作取得新进展。一是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五年累计引进各类项目902个,合同投资额932亿元,,%。其中过亿元的项目105个,过5亿元的项目24个。盖世物流、安达刹车片、帝华电梯、瑞成纺织、界龙电子等一批投资大、前景好的项目先后落户我县。二是对台招商成效显著。全县台资企业由“十一五”初的23家发展到目前的45家,成立了全省第一家台湾工业园,实际利用台资超过2亿美元,是“十五”时期的两倍多,被评为“2010年度中国最具台资企业投资价值园区”,成为全省对台招商的样板。三是外经外贸持续增长。预计2010年,全县自营出口实现6000万美元;
济阳县第十二五计划规划纲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