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工商管理类创新能力的路径探讨论文.docx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高质量的人才,金融危机引起的世界经济动荡和日益复杂化的经济活动,更是对人才的应变与创新能力提出了高要求,而这种高要求对于工商管理类人才显得尤为突出。如何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加强对工商管理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当前高校必须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不少研究人士从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与教学体系、提高导师质量以及改革学术考核评价标准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1-2]。这些对策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对于提高工商管理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并没有明显的作用。要改变目前的状况,就应该突破现有培养模式中的种种束缚。本文针对当前高校研究生教育的实际情况,结合管理类研究生培养的特点,具体从三个突破、三个结合等方面探讨管理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一、提倡三突破学术研究是管理类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的重要学术活动,也是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重点予以指导、培养的过程所在。但是,目前管理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低、创新能力较差,对某一领域问题的研究总停留在前人研究的水平上,无法突破。并且由于创新能力差,为了完成某项研究或学位论文,甚至出现了拼凑或抄袭等道德失范行为。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认为应当改革目前较传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从研究生培养的最关键的几个方面进行突破。一突破师傅带徒弟的传统指导形式的限制目前高校对于研究生的培养采取的都是导师制,说到底就是一人负责制。研究生除了完成规定的学位课程外,主要学习和研究活动都是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导师除教学任务以外,很多都承担有科学研究的任务,所指导的研究生也很自然地一道在本学科领域从事研究工作。然而,虽然导师了解本学科领域的知识和研究动态,但在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学术研究要有新的突破,仅仅按照本学科的理论逻辑和思维定势去研究,很难有新的突破,必须走学科交叉、组建学术团队联合攻关的新路。另外,导师的研究观点往往直接影响所指导的研究生,研究方法及学术态度同样对研究生产生影响,当这些方面存在明显的问题时,对研究生的培养无疑是很不利的。因此,我们应当摆脱师傅带徒弟式的研究生传统培养模式,打破单纯的一人负责制,为研究生的培养组建一个智囊团,其人员组成可跨专业、跨学科,甚至跨学校以及与企业配合。可以多渠道引进导师,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提高其创新能力。可以在不同高校实行导师共享,或聘请国外知名学者、企业高层管理人士、政府部门具有相关理论知识的人,在导师的组织下,综合各方面的优势为研究生制定具体的培养方案。特别是对于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可实行正、副导师制,副导师可由具有某方面专长的学者担任。可在研究方法等方面对研究生提供更加细致、具体的指导,从而有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高[3]。二突破研究生只能参加本专业研究课题的限制通常研究生在校期间的学术研究活动,都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导师在本学科领域的学术研究,这种安排当然很有必要。但是,有时研究生也可能会对本学科以外的某一问题产生研究的兴趣,如果导师一概加以制止,就有可能将创新思维的萌芽给扼杀。强制性要求研究生参加本学科的课题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研究生创造力的发挥,同时也打击了研究生探索新生事物的积极性。所以,应当允许研究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研究课题。在这一问题上,导师的思想观念要放开,允许自己指导的研究生选择一些跨学科的研究项目,以有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归根结底,指导研究生的目的就是培养其研究能力,而不是为了某一研究课题的完成。从课题负责人的角度而言,将相关学科和专业领域的研究生组织成一个课题研究团队,不仅促使不同学科的研究生能相互取长补短,并且还有利于激发研究生的创造力,这对于高质量地完成课题研究任务无疑是有益的,同时又培养了研究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三突破研究生只能选择本专业课程学习的限制正如前面所述,管理学学科的发展呈现出复合性特点。而且随着社会经济活动的日益复杂,管理学领域各专业技术工作人员所需要的知识面越来越宽,现实经济活动需要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创新人才。因此,要改变现有研究生课程选择单一、专业限制过死的现状,扩大选修课的范围,允许研究生跨专业选修课程。应当尊重研究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以激发他们的潜能为本;应该打破研究生课程学习的专业限制,以拓宽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探索创新的热情、意识和能力,促进他们创新思维的形成。二、实施三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即要重视人才的社会实践创新能力,创新性学习研究活动从来都离不开社会实践,对于工商管理类研究生来说尤其如此,社会实践是创新的根本,创新始于实践,终于实践。因此,培养工商管理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必须坚持理论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相统一[4]。培养研究生的社会实践创新能力必须走出学校,强化三方面的结合,即校际之间、校企之间、高校与政府及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一校际之间的结合目前我国不少高等院校虽然在专
新时期工商管理类创新能力的路径探讨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