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我在语文朗读与口语交际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1、朗读交流,学生读书水平明显提高。我注重朗读指导与交流,每教学一篇课文,我总是通过多种形式训练学生把课文读好。老师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自己试读,提出不懂的字词交流,解决读音障碍,把课文读正确;然后通过自由读,把课文读流利;再进行小组、个人表演读,再次进行声音的高低、速度的快慢、标点的停顿等方面交流,读出课文所表达的感情。经过实践,学生的读书热情高涨了,读书水平提高了。 2、在阅读教学中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质疑解疑中加强口语交际能力,不但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学生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实践证明: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质疑解疑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学生学能得到明显提高。 3、联系生活,找出话题进行交流,对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在语文教学中经常提出语文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从目前出现的话题作文中受到启发并经过实践得出:在阅读教学中,实行话题教学对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有重要的作用。找学生熟悉的话题,学生有话可说,正因为这样才能说得好,久而久之,口语交际水平便得以提高了。 4、在语文课本的口语交际专题及其他形式的主题活动中,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口语交际,更系统地培养了学生的交际能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语文课本中的口语交际专题和语文课外活动,如,《献给母亲的歌》、《寻觅春天的踪迹》、《科海泛舟》、《到民间采风去》、《背起行囊走四方》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这一做法深受学生的喜爱。更有效、更系统地培养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发现问题及以后工作方向 1、要让学生获得完整的系统的口语交际能力,首先必须保证一定数量的专门的口语交际课的课时,必须意识到一个正常的人固然会听会说,但要真正达到听得明、理解得快、记忆得牢、说得得体、准确、简洁、流畅,必须经过系统的学习。而且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决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经过学习是可以得到改变和提高的,口语交际的教学是大有可为的。 2、口语交际能力的形成主要靠实践训练,口语知识教学应当直接服务于口语交际的训练。我们有一部分老师把口语交际课上成了纯粹的口语知识讲授课,他们动了许多脑筋,找了大量的相关资料,给学生作系统、详尽的讲解,也有很好的示范。但由于是让学生站在岸上学游泳,不给学生充分的下水练习的机会,效果很不理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一直关注的是形式和技巧,而忽视甚至漠视了交际的内容,在思维方法、思想、情感等方面疏于指导。而对学生讲的内容缺乏相应的指点和引导,只要说出了完整的句子,即使辞不达意、语无伦次也一律肯定,说“好”、“不错”、“有勇气上台就是成功”。这在起始阶段或学生基础非常差时,也许还说得过去,但如果一段时间后还这样,则无法给学生一个正确的努力方向。如果每堂口语交际课的能力目标都一样,只是话题换了一下,那么到时候,八年级的学生和七年级的学生在口语交际能力上恐怕不会有多大的区别。 3、第三点就是要精心设计。课本中提供的仅仅是话题和一些提示语,要上好一堂口语交际课仅靠这些是不够的,我们不少老师对口语交际课的内容很有自主开发的意识。他们首先对话题进行了再创造的,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阅历把话题变成一个个具体的情境。这些情境从家庭生活、学
朗读与口语交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