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百善孝为先.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1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莆百善孝为先蚂——第三十期幸福人生讲座蕿时间:2008年5月28日芇地点:中国安徽庐江中华文化教育中心莈主讲人:钟茂森博士肄尊敬的各位长辈、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大德:芃大家早上好!今天,再次到中心,向各位长辈、向蔡老师以及各位老师、各位大德来请教,末学茂森感到非常荣幸。羈本次幸福人生讲座安排给末学的讲题是《百善孝为先》。末学在学习孝道方面实际上也是很不够的,但是看到我们的社会由于文化教育方面的疏忽,有很多乱象发生,志士仁人看到这种现象,都在呼吁恢复伦理、道德、因果的教育。末学也有感于此,义不容辞来到此地,不揣浅陋,为大家做一个汇报。膅本次的演讲分为三个方面。膂第一个,为何称为百善之先?蚂第二个方面,什么是孝的真实义?螈第三个方面,我们来学习如何行孝。芆最近末学在录制《孝经》的解释,所以也很多的经文引用到《孝经》,刚才诸位在读《孝经》,相信对《孝经》也应该很有体会。所以我们在这里也是把《孝经》这些精神、内涵,提取一些来做分享,当然也结合着末学从小到大受到父母的培养,在学习、力行孝道方面给大家做个汇报。薅一、为何孝为百善先肂●和谐是人类亘古不变的追求葿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主题,为何称孝是百善之先?芈百善,泛指所有的美好的、善的方面。在前年(二○○六年四月),我们国家在杭州举行了首届世界佛教论坛,会议的内容是探讨如何落实和谐世界,主题是《和谐世界从心开始》,而追求的目标就是:人心和善、家庭和乐、人际和谐、社会和睦、世界和平。这些都是自古至今,从天子到平民百姓都在追求的理想。蚃如何得到这个理想?时至今日,我们看到中国的领导人都在提倡构建和谐社会、构建和谐世界,以人为本,希望整个国家、百姓都能过上幸福和乐的生活。薁那么如何能得到呢?艿●「先王有至德要道」——曾子谦卑受教肅早在二千五百年前,孔老夫子已经向他的学生曾子传授了和谐的经要。肆一天,孔子跟学生曾子坐在一起,曾子在老师旁边侍候,孔子发问:「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古圣先王,有和谐世界的法宝,「以顺天下」。什么叫和谐世界呢?让天下民心和顺,人民都过上和睦的生活,上下、高卑、贵贱都能够和谐相处,这不就是和谐社会吗?这就是先王的至德要道,至德是至高无上的德行,要道是非常重要的方法。羀曾子一听,老师提问的是关系到和谐世界的大问题,于是马上从座位上起来,向老师行礼,说,「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参」是曾子的自称,他名字叫参。古人都非常地谦虚,作为一个晚辈向长辈们请教,自称名字。曾子说:我并不聪明,怎么可能知道先王的至德要道呢?我很想学习,请老师详细地说明。罿曾子这种谦逊、恭敬的态度,使得曾子成为孔子的传人之一。曾子对老师的谦卑、恭敬,是因为他心里尊师重道。他的心是重道,所以外在表现出来的就是尊师,尊师就会重道,重道必定尊师。所以孔子看到曾子这样地恭敬、好学,哪能不把自己平生的学问和盘托出呢?膇啮指痛心的曾子膄——《孝经》的当机者(是否改为“得《孝经》之宗要者”因为“当机者”大众可能不太懂)莀曾子为什么能够如此尊师重道?蚀因为曾子本身就是大孝子,二十四孝里面就有他。典故上记载了曾子对母亲至孝,,达到了感通。膈有一次,曾子上山砍柴,家里突然来了客人。他母亲不知道怎么接待,心里着急,儿子在山上什么时候能回来呢?就想了个方法,:咬自己的手指。十指连心,一咬下去,就很痛。母亲手指这一痛,曾子在山上就感到心痛,他立即就从山上往回赶,原来家里来了客人。节他母亲告诉他说:不知道怎么把你唤回来,所以就咬自己的手指,希望让你得到些感应。曾母这种方法比现在用手机还强,手机还有电磁波,还有副作用,对大脑还不好,人家一咬手指就已经感应到了。这是什么原因呢?曾子他是念念想着母亲,因为这种至诚、至孝,才可以感通。现在人可能觉得不可思议,我们就更可以感受到曾子孝心的那种纯度。肃大孝子在老师跟前,孔老夫子当然要对他讲《孝经》,所以曾子是得《孝经》之宗要者。他自己本身孝道做得好,为什么还说,不足以知道先王的至德要道呢?他对孝的体会那么深了,难道还“不足以知之”吗?确实他讲的也是实话,不只是谦逊而已,因为孝道的含义极深极广啊,不是圣人就“不足以知之”。所以孔子要跟曾子继续往下讲,是看到他有基础了,有基础了之后,才开始讲孝道。蒀孔子毕生所学的精华羅——「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蚅所以夫子就跟曾子讲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这句话是孔子毕生所学的精华,此时对曾子和盘托出来了。孔子自己说:「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经》」。孔子做《春秋》,“乱臣贼子惧”。这是因为《春秋》褒贬善恶,孔子的志向都已写在《春秋》这部书里面了。孔子的行门就在《孝经》当中,所以说「行在《孝经》」。所以整个儒家的学问落实,就在《孝经》。蒂孔子的行门,也就是《孝经》开宗明义第一句:「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百善孝为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雾里看花
  • 文件大小51 KB
  • 时间2019-05-1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