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论速鉴-新闻学新论速鉴 以用户参与的核心实现优势互补王晓红吕强在2014年第10期《新闻战线》撰文,互联网思维最核心的问题是“用户参与”。用户不仅享有内容生产权和自主传播权,更重要的是用户创造了价值。只要把握好用户参与的核心诉求,利用好最新的技术条件,使得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更加精准化和人性化,优势就不会被侵蚀,反而会被强化。,以坚定的技术先导提供精准化服务。要用成熟的创新技术去扩展影响力,获得精准受众群,快速建立数据库,提供精确制导服务。推进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和利用好这些新技术,全面提升新闻的采集能力、加工编辑能力、解读分析能力和多元传播能力。我们要顺应信息传播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的发展趋势,通过新技术的应用,生产出满足移动终端用户信息获取和社会交往需求的内容,在品质上追求专业权威,在传播上注重快捷简约。在服务上注重灵活互动。,以融合的表达形态提供全媒体体验。在借助媒介技术不断推进人的交往和互动的同时,传播形态也在逐步还原人体的各种感觉,从声音、画面到活动影像,进而到现场情境。“互联网思维”强调全媒体的整合,而不同媒介形式的增加,目的恰恰是在于一种“回归”,通过媒体使得人感知新闻事件的环境更立体,回归到“身临其境”的感觉。我们见到了媒体形态的多样化,但是信息的呈现方式依旧以文字为主,如何增加丰富的感官体验是这个媒体联盟系统需要思考的。办好社区报需要厘清的关键问题范以锦在2014年第8期《新闻与写作》撰文,办社区报正成为中国报业新一轮的风潮,被认为是报业“寒冬”下突围的一种途径。媒体在创办社区报时,不能盲目去探索。需要厘清对以下几个问题的认识:?按行政区域划分的关键是要看有无相对独立的人文环境,而不是一味的行政观念。如果行政区域与其相对独立的人文精神吻合,则是可以按行政区域去办社区报的,如果不是就很难办好。?社区太小肯定不行。有的人说在房产小区就可以办一个社区报。笔者认为一般的房产小区很难做到,除非这个小区配套已经比较齐全,且已经社会化了。社区像一个小城镇,有了商业街之后,一些医院和学校也都进入了社区。有的房产小区已超过10万人的规模,这样的小区一定有社区报生存的土壤。社区的地域太大也不行。比如广东的珠三角地区,包括了好几个市,如果把这个区域当成大社区去办“珠三角社区报”的话,就难成功。所以办社区报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是需要业界认真考量后,再慎重决定的。?不管有多少种模式的社区报,都应当首先明确自身定位,尤其需要考虑的是内容定位,大力挖掘社区新闻,为社区居民提供贴身的有价值的新闻和提供有用的信息服务,这些都是办社区报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都市报是办在城市的市民化极强的报纸,这就要考虑社区报如何避免都市报重复定位的问题。缺位与重构:新媒体在健康传播中的作用机制研究郑满宁在2014年第9期《新闻记者》撰文,新媒体的使用降低了对医生的信任,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民众获取健康信息的难度,但并没有促进健康行为的发生和有效地改善医患之间信息传播质量,,传统媒体依然扮演重要角色。媒介作为健康传播重要的信息渠道,在健康传播的实践中依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新媒体在健康传播中的基础
新论速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