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要素价格决定与收入分配
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劳动、资本、企业家才能等。要素的所有者通过要素的占有量,按照要素的价格得到收入。加速价格确定,收入分配也就确定了。因此,要素价格理论也就是收入分配理论。
要素价格的决定,与商品价格一样,由供求关系决定。
第一节完全竞争条件下的要素需求
一、利润最大化与要素需求
厂商对要素的需求,也决定于其利润最大化的需要。对要素的需求原自消费者对商品的消费需求,因此属于引致需求或派生需求。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根据其利润函数:
最大化利润决定了产出量(价格),也决定了要素的需量(价格)。因此,厂商对要素的需求决定于利润最大化条件:
MRPi = MPi • MR为要素Fi的边际收益产品。因此,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要素需求条件为:要素价格= 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
从成本角度分析,厂商的成本为:
其中MFCi称为边际要素成本。因此, MFCi = MR·MPi =MRPi,即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要素需求条件为:边际要素成本=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
二、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利润最大化与要素需求
在完全竞争市场下,边际收益等于商品的价格P,因此,
Pi = P•MPi = VMPi ,或MFCi = P·MPi =VMPi
即要素的价格等于其边际产品价值VMPi。厂商根据这一原则确定要素投入量。
1、单一可变要素下的要素需求
假定其他要素的投入不变,考察对一种可变投入的派生需求。
显然,对于一个给定的要素价格水平——PL, PL = VMPL决定了厂商对L的投入需求量。因此,在竞争的要素市场上,L的需求函数为PL = VMPL。
由于边际生产力递减,可变要素的MP曲线,以及VMP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MPL
VMPL
O
要素需求L
PL
L
MPL
VMPL
2、多种可变要素下的要素需求
在具有多种可变投入要素,或长期条件下的派生需求时,由于一种要素的边际生产力受其他要素投入量的影响,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不再是固定的VMP曲线。仍以劳动的投入需求为例。
当工资率下降时:
替代效应:资本投入下降,劳动投入上升,劳动的MP、VMP曲线左移。劳动需求增加。
产出效应:既定的成本支出下,厂商将增加劳动和资本的投入量,使劳动的MP、VMP曲线右移。劳动需求增加。
P2L
L2
VMP2L
MPL
VMPL
O
要素需求L
P1L
L1
VMP1L
A
B
因此,长期条件下,劳动需求曲线具有负斜率。
一般而言,如果劳动不是“低档投入品”,产出效应和替代效应的作用方向相同,因而其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三、要素的市场需求
生产要素的市场需求,不能由各厂商的需求加总而成。
要素价格下降—〉边际成本下降—〉行业供给曲线右移,行业产出增加—〉商品价格下降—〉VMP曲线左移。同时,要素价格下降有使VMP曲线右移的作用。因此,要素价格变化以后,单个厂商以及行业的要素需求受三方面的影响:替代效应、产出效应、商品价格变动。
因此,在确定要素的市场需求时,必须全面考虑以上因素。
把不同要素价格水平下所有厂商的要素需求量加总,可得到要素的市场需求。
P2L
L2
VMP2L
P1L
L1
VMP1L
MPL
VMPL
O
厂商要素需求
要素价格
O
市场需求
TD1
TD2
要素的市场
需求曲线
劳动时间
收入
第二节生产要素的供给
一、劳动的供给
作为劳动要素所有者的居民,一方面可以通过劳动获得货币收入,以消费商品获得满足;另一方面闲暇时间也为其带来效用。因此,工作时间(劳动供给)与闲暇时间的分配,由U(收入/消费,闲暇)最大化决定。
工资率的变化,包含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因此,单个劳动者的劳动供给曲线有特殊的形状。
劳动者货币收入
O
时间
24
Y1
W1
U1
A
B
工资率
W
O
劳动供给
A
W1
W2
U2
C
D
C
W2
W3
U3
E
W3
E
F
劳动供给曲线
劳动的市场供给,是在不同工资水平下,个别劳动者劳动供给量的加总。决定劳动市场供给的因素,除了劳动者偏好、工资率外,还包括一国的人口规模、劳动相对于其他资源的丰裕程度、人口分布、生产技术等等。
二、土地的供给
土地是一种稀缺资源,其总供给数量使有限的。一般来说,土地的供给曲线如右图所示,是一条肘形的曲线。在土地得到充分开发以后,土地的供给价格弹性为零。
地租
O
土地数量
A
三、资本的供给
资本包括资本品和货币资本。
作为投入要素的资本品,是由其生产厂商进行生产,供应给其他厂商的产品,因此其供给取决于生产成本,供给曲线与最终产品相同。
资本品价格
O
资本
第八章 要素价格决定与收入分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