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郑和下西洋的罗盘.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郑和下西洋船队的每艘船上,均配有罗盘,由二十四名官兵掌管航船的方向,这种罗盘的精度很高,采用二十四个方向,各以天干地支与八卦五行命名,标记方位,这是当时最先进的航海技术。中龙飞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自从公元前三世纪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问世以<--ADV_CONTENT-->来,很快便用于航海。到了明代,各项技术指标已经相当完整,因而为郑和下西洋开辟了航海史的新纪元。    据席龙飞考证,欧洲文字记载罗盘最早是一一九0年,阿拉伯文提到罗盘是一二三二年,中文则可推到春秋战国时期,《韩非子》、《鬼谷子》中均有介绍。中国发展到有指针的司南,则在七世纪之前。没有罗盘,则不可能航海。欧洲从中国学会用舵与从中国学用罗盘时间相差仅隔几年。    席龙飞说,罗盘中的磁石指极性中载,战国末年,中国就有“司南”、“指南”一类指示方向并可携带的仪器。人工磁性指南针,始见于沈括《梦溪笔谈》,其中有“水浮”、“指爪”、“盌脣”、“缕丝”四种方法。沈括成书于宋仁宗嘉祐八年(一0六三年),比欧洲人(一四九二年才发现)整整早了四百二十余年。    席龙飞告诉记者,沈括所云“水浮法”,则为以后包括郑和下西洋在内所使用的“水罗盘”即罗盘针的产生并应用奠定了基础。郑和船队是“斫木为盘,书刻干支之字,浮针于水,指向行舟”,用的正是水罗经,有天干、地支、八卦、五行配合而成,分有二十四个不同方位,如果再把缝针计算在内,一共四十八个方向,每一方位相当于现代罗盘的十五度,共三百六十度,这在古人航海中用以指导航向已颇为精确了。    席龙飞介绍说,郑和下西洋船队在使用罗盘时,还结合土办法,一种称为“盛水法”,即参考日月星辰的方位及风向潮流等因素,在罗盘中间放一个碗,碗里盛水,然后将鱼形磁针浮于水面,保持平衡,即能确定行船的方向及位置。另一种称为“指两间法”,由于方位角度固定,因此两个方位之间的度数也可取两者度数的一半。正是郑和的“宝罗盘”和火长们的正确掌握,才确保了郑和七下西洋船队安全、快速地远航

郑和下西洋的罗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yst8776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19-05-12